六十八回:(中)黃佐設計擒楊幺 武林共赴洞庭濤(3 / 3)

徽宗年間,黃佐為了進京趕考方便,就將車輪戰艦的圖紙寄托在堂兄黃誠的手裏,後來黃佐屢次不中,心灰意冷,無顏回到洞庭,就在一江之隔的襄陽城,替人代寫書信,或為官府謄抄公文謀生。

不想,靖康之難後,鍾相楊幺借勤王之名,團聚鄉勇,招募賢能,堂兄黃誠成為鍾相楊幺的智囊,並將黃佐發明的車輪戰艦獻給楊幺,無巧不成書,楊幺恰恰擒獲高宣,高宣憑借以往的製船經驗,將黃佐發明的車輪戰艦,打造成南宋時期的一流戰艦,也為宋、元、明、清時期的水軍艦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宣在頭前引路,眾人來到寶台山的背麵,這裏是一個僻靜的港灣,遠遠望去,十幾條兩層樓高的大船停泊在湖邊。隻見這些大船,長約十餘丈,寬約四丈餘,中部凸起的船艙長約五丈,緊挨著船艙前部是巨木製成的桅杆,巨大的風帆斜掛在桅杆上;桅杆前麵並排立著三根矮一些的巨木,一看就是拋石機的立柱;接近船頭有兩個艙跺分列左右,這是弓弩手藏身的地方;船身吃水一丈有餘,在船頭吃水的位置露出一排巨釘,隻要撞上對手的船隻,就會死死地咬住不放。船尾雖然也是作戰的場所,可船艙下有八個抽水葉輪分列前後,每個葉輪上方都有一個座位,座位前方有兩個木樁似的扶手,方便操作者操作葉輪。

二十八家頭領見到這種無與倫比的戰艦,興奮異常,就算他們整日來往於寶台山,也未曾見過這麼大的船隻,原先談論的車輪戰艦永遠超出他們的想象。楊幺命令其中的一條戰艦,為大家演示一番。隻見這條戰艦,八個人齊齊蹬踩旋轉的葉輪,艦尾泛起巨大的暗流,在不掛風帆的情況下,比普通船隻快上兩至三倍,眨眼之間,這條大艦已經駛出好幾裏地遠,眾人無不驚歎。有了這樣的車輪戰艦,二十八家頭領的膽氣似乎又足了,在楊幺的身前身後一片恭維。

拋開楊幺等人觀看車輪戰艦暫且不說,回過頭來再說楊華的前軍水寨。自從嶽飛走後,牛皋的水軍沒有再來攪擾,楊華每日召集屬下議事。議事之餘,楊華問及部眾道:“鍾相王原本領我等殺貪官,除惡霸,打擊金人,維護洞庭。卻不想,鍾相王英年不假,如今,太子(鍾子義)為寶台山客卿,我等皆為鍾相王餘部,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屬下見大將軍忽然問起這個話題,都是一片沉默;半晌,水軍頭領劉衡道:“大將軍與大聖大王本是宗親,大王原來也是鍾相王的屬下,不知大將軍為何說出這般話來?”雖然是簡短的一句話,不難看出,劉衡是一個心思非常縝密,老於世故的圓滑之人,既是回答,也是試探。

“哦!劉頭領,莫要多心!本將軍確與大王是宗親,卻非同路人爾!”楊華回答道。劉衡、劉詵、金琮等人暗自一驚,同聲問曰:“哦?大將軍如何與大王非同路人?”

楊華言道:“我等是如何團聚在一起的呢?靖康元年,金人入侵大宋,三十大軍進逼東京汴梁,鍾相王領我等進京勤王護駕。還是遲了一步,汴梁城破兵敗,二帝被擄。回到洞庭後,鍾相王領我等操練水軍,防止來勢洶洶的金人踐踏洞庭,保護鄉民;隻可恨那狗官,硬說我等嘯聚洞庭,意圖謀反。更有孔彥舟那廝,冒我洞庭名號燒殺淫擄,敗壞我鍾相王威名,大王(楊幺)坐擁三萬人馬卻不來救,才使鍾相王在與孔彥舟的複仇中被殺。”說完,楊華以拳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