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回:上)摒前嫌負荊請罪 納英才求賢若渴(2 / 3)

聽了哈密嗤的話,金兀術心中好過許多,他氣不過的原因就怕眾將私下裏嘀咕,說自己不是嶽飛的敵手,使自己的威信受到詆毀,聽哈密嗤在眾將麵前說出嶽飛詐敗的話來,也算是給自己臉上貼金,有這樣的台階,還不趕緊借坡下驢,等待何時?故而,他長哼一聲:“哼……氣死本王,若是再讓我碰上嶽飛,本王定要將他碎屍萬段,挫骨揚灰!”

休養四五日後,金兀術命沙古質為前鋒,在“神威霹靂子”的配合下,強行攻打石門關,嶽飛在缺兵無糧的情況下,頂住了金兵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可是,八百精壯男兒畢竟是血肉之軀,沒有後援,沒有糧餉,如何能支撐下去,眼看守關士卒死傷慘重,嶽飛隻得命令兵士撤出石門關。此時,要想撤退也非常艱難,如果退回衛州,無疑給金兀術帶路,一旦衛州失守,南京門戶洞開,應天府就會失去屏障,今日就算八百人全部戰死,也決不能退回衛州。

嶽飛斟酌再三,還是往山裏撤,利用熟悉的地形,險要的隘口,在太行山區與金兵周旋,保存實力,等待時機。就這樣,嶽飛帶著僅有的八百傷殘部眾轉戰在太行山脈,保護山區的百姓,休整自己的部眾。

石門關一破,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很快兵臨衛州城下,張翼、白安民聽說嶽飛兵敗石門關,奉勸王彥撤出衛城,王彥權衡再三,還是聽從眾將所言,將七千多人撤進深山,拱手將衛州城交給金兀術。沿途百姓都罵王彥是貪生怕死之輩,王彥為了表達自己誓死抗擊金兵的決心,從自己開始,讓所有人在臉上刻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後人稱之為八字軍。

衛州城一破,金兵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向南宋京城應天府*近。趙構趕忙詔見丞相黃潛善,命他與汪伯顏阻止金兵,自己領著親近的太監,連夜逃離南京奔亳州而去。黃潛善得知趙構已經離開南京,嚇得魂不守舍,命汪伯顏阻擋金兵,自己以護駕為名,也領著大軍匆匆趕往亳州。

黃潛善的部隊簡直就是金兀術的踏白軍,趙構逃到哪裏?根本不用金兀術去探聽,隻要咬住黃潛善的部隊就成,所以,對於趙構這樣的“逃跑皇帝”來說,他現在對誰都不放心,特別是自己登基這段時間,聽到最多是“抗擊金人,迎請二聖”,言下之意,自己隻是一個“代理皇帝”,現在的文臣武將,都是徽欽二帝時的老臣,就算打敗金人,皇兄趙桓回來,天下還是沒自己什麼事,我幹脆不如逃、躲,躲到南方去,那裏又是一番新天地,讓過去的老臣自生自滅,待自己立穩腳跟,再做圖謀。

所以,趙構一口氣又從亳州跑到揚州,這才停下逃跑的腳步,他覺得,揚州離南京夠遠,金兀術一時半會打不到這裏來,而且這裏是“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在這裏可以好好享受一番。果然,金兀術的追兵放慢了許多,一是有宋軍的節節抵抗;二是江南富庶之地,金兀術忙著搜掠財富,讓急於逃跑的高宗趙構有了喘息的機會。

嶽飛領著牛皋湯懷董先等八百餘眾,在太行山轉戰了近兩個月,由於金兵已經南下,也沒什麼戰事,他派人探聽到王彥的下落,得知王彥敗退後,也轉戰於太行山,現在駐紮在共城西山上,嶽飛要領弟兄回歸王彥。這時,董先對嶽飛言道:“嶽大哥,你曆來與王彥有隙,又是大哥力主據守石門關,現在石門關丟失,王彥豈能容你!”牛皋等人也都擔心地言道。

嶽飛言道:“眾賢弟,無妨!想那王彥也是一條漢子,隻是此人誌大才疏,過於謹小慎微了,相信他這點氣量還是有的,否則,他也不會刻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來明誌。此番石門關失守,為兄要向他負荊請罪,了卻個人嫌隙。”“大哥,你可要慎重啊!”張顯不無擔心道。“為兄心意已決,不可更改,為江山社稷計,為天下蒼生計,大宋兵馬必須合兵一處,共同抗敵。”嶽飛堅定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