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回 (中): 宋高宗懸而未決藏私心 嶽鵬舉率性而為戳醃臢(3 / 3)

建炎年間,南宋政權立足未穩,金人欲滅之而後快,高宗即便有心乞和,金人也不給他機會,才有了“搜山檢海捉趙構”,趙構從揚州一路逃亡福建,直至流亡海上。

建炎四年,金軍從江南退出,高宗從溫州回到越州,再回到杭州,南宋政權才逐漸立住腳跟,先後出任宰相的呂頤浩、趙鼎、張浚等人,都是立足於守與戰的。

雖多次遣使通和,大體上都是從策略上考慮的(秦檜除外),按照呂頤浩的說法是“貽書以驕之”,“示弱以給之”,“出其不意,乘時北伐”。

紹興二年,呂頤浩請求興師北伐,紹興四年趙鼎請求禦駕親征,紹興七年張浚請求高宗駐蹕建康,高宗雖然不十分堅定,畢竟還是同意了,對於嶽飛提出的“直搗黃龍”,趙構從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上看,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說,被金人嚇破膽的趙構,以及剛剛恢複一點元氣的南宋,他隻想苟且偷安,一聽說金人遣使通和,高宗立即將“媚奴相”的秦檜推到前台,實施他苟合的勾當。

史書有雲:“始,朝廷雖數遣使,但且守且和,而專與金人解仇議和,實自檜始。”意思是:趙構剛開始,數度派遣使者構和,但是,且戰且和,而與金人解除仇恨,實施議和,實際上是從秦檜開始,基本符合曆史史實。

紹興九年正月,在秘書省正字(秘書省正字——官職)範如圭的建議下,趙構決定派遣判大宗正事趙士債和兵部侍郎張燾,到洛陽修奉北宋諸君陵寢,以粉飾“和議告成”。

在金人遣使趾高氣揚與宋和議的同時,金國國內也不平靜,金熙宗剛剛罷免左丞相完顏希尹,繼任左相完顏宗雋、完顏宗磐、完顏宗昌(撻懶)結成死黨,專橫跋扈,嚴重威脅到金熙宗統治地位。

迫於無奈的金熙宗,再度任命足智多謀完顏希尹為左丞相,他與完顏宗斡、完顏宗弼等劾奏完顏宗磐私通宋朝,並以朝會的名義拘捕宗磐、宗雋、宗昌。因為,完顏宗磐手下降將吳矢謀反失敗被處死,事情牽強附會於完顏宗磐,借機處死宗磐、宗雋。

隨後,完顏宗弼(金兀術)領兵弛至燕京,囚禁了宗磐弟宗孟等。又以金熙宗之命,徙完顏昌為燕京行台尚書左丞相,杜充為丞相。完顏昌大怒,決定反叛,在與金兀術的對壘中敗下陣來,南歸不得,於是北走沙漠,逃至儒州望雲甸時被金兀術擒獲,囚禁祁州元帥府;八月,完顏宗昌被誅。政變後,完顏宗斡升任太師,完顏宗弼為都元帥,掌握了軍政大權。

金元帥府下令沿河置寨,防民渡河南歸;凡南歸及渡人者均處死。在嚐到掠奪大宋豐厚財物甜頭的大金,派出女真萬戶呼沙呼北攻蒙古部落,由於糧草不濟,無功而返。凶勇彪悍蒙古部落趁勢追擊金軍至上京西北,大戰於苦海嶺,金人在蒙古人麵前初嚐敗績,這也是蒙古部落第一次反抗女真人,一個強大的蒙古部落逐漸形成。

紹興九年五月,金人以河南之地還歸南宋,被西夏國王乾順授為鄜延岐雍經略安撫使的李世輔,勸部下南歸入宋,從者二千餘人。靖康之難時,金人攻破延安府,李世輔父子被俘,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父子假意投降,再圖密謀反叛,由於不慎走漏了消息,父親李永奇被殺,李世輔逃往西夏,李世輔向西夏皇帝乾順借兵,攻破延安府,將仇人剖腹挖心,祭奠父親和一家三口。得知李世輔願意回歸南宋,高宗趙構派遣簽書樞密院事樓炤至延安府,以書招李世輔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