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回(下):賊頭陀興風作浪 賢夫婦喋血沉冤(1 / 3)

金兀術隻好命人馬邊抵抗邊往開封方向撤退,嶽飛率領的後軍、牛皋的先鋒軍、王貴的中軍,三股兵力合並在一起,人馬大約六萬多人,麵對如此兵強馬壯的局麵,嶽飛舉槍大呼:“三軍兒郎:金人銳氣已沮,將棄輜重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當與諸君痛飲爾!”

嶽飛的這句話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將士的士氣。要知道,三軍上下,誰人不知,嶽飛已有十餘年滴酒未沾,今日能放言“當與諸君痛飲”的話來,說明嶽飛趕走金人,複興邦國的決心,所以,除李道、蘇堅、張憲在外,其他諸軍將領,一個個如同猛虎下山,殺得金兀術全軍潰敗。據記載:“金人塞於道,染於河。”就是說:金人屍體將道路堵塞了,鮮血將河水都染紅了。

混戰之中,副統軍完顏宗翰身受重傷,抬到開封府後死去;金軍千夫長被擊斃五人。活捉漢人千夫長王鬆壽、張來孫,金人千夫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製田瓘等七十八名敵將,被俘二千多人,馬三千多匹。

嶽飛率領行營後護軍全線追擊,金兀術領著五萬殘兵敗將不得不退還開封,好在張憲的三萬人馬沒有自北向南攻擊,嶽飛隻是讓他佯作救援穎昌,實則繞一圈後,回歸臨潁,怕金兀術對臨潁殺個回馬槍。接連的失利,讓金兀術淚水漣漣、仰天哀歎道:“太祖起兵於北方,克遼攻夏,戰無不隆,未有我今日之屢見挫衄!”

嶽飛見士氣正旺,命所有人馬乘勝追擊,一邊追擊,一邊將各軍進行整編,這是因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好在孟邦傑和梁新率領一萬五千人馬補充進去,總體兵力不減反增。

整編後的編製是:前軍統製張憲、副統製王俊,下轄鐵騎三千,背嵬軍七千;右軍統製龐榮、副統製董榮,下轄鐵騎三千,步卒七千;中軍統製王貴、同統製張顯、副統製郝晸,下轄鐵騎三千、野戰步卒七千;左軍統製牛皋,副統製楊政,下轄鐵騎三千,先鋒軍七千;後軍統製王經、副統製徐慶,下轄鐵騎三千,押運兵卒四千,勤雜步卒三千;踏白軍統製董先、副統製李寶下轄人馬一萬;選鋒軍統製李道、副統製胡清,下轄人馬一萬;勝捷軍統製趙秉淵、副統製傅選,下轄人馬一萬;破敵軍統製李山、副統製寇成,下轄人馬一萬;遊奕軍統製姚政、副統製孫彥,下轄人馬一萬;都訓練張奎、霍堅。司農少卿李若虛;參軍薛弼;正將有:吉青、梁新、石泉、趙義、張保、王橫、嶽雲、狄雷、付天亮、餘化龍、孟邦傑等將官八十餘人,兵力約十三萬,是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為嶽家軍(姑且按後人的習慣稱之為嶽家軍)最為鼎盛時期。

順昌報捷後,嶽飛在高宗趙構“宜且班師”的旨意之下,連續取得穎昌、郾城、臨潁等勝利,這讓以秦檜為首的“和議黨”失去了存在感。捷報傳到臨安,萬民皆歡,唯秦檜一黨怏怏不樂。秦檜的親信殿中侍禦史羅汝楫上奏趙構道:“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飛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趙構暗自沉思,自嶽飛大破洞庭楊幺,曆經三伐、四伐中原後,嶽飛的兵力得到極大的發展,更有像李寶、董榮、孫彥、孟邦傑等民間武裝,不斷地歸附在嶽飛麾下。明明令李若虛傳旨班師,可嶽飛不退反進,這不能不讓高宗趙構感到噤若寒蟬,若是坐等嶽飛勢大,會不會出現周南仲所言的“尾大不掉”之勢呢?

見高宗趙構拿不定主意,秦檜等人上竄下跳,以“嶽飛一軍孤軍深入”、“民困國乏”等借口,大肆扇動黨羽散步留言,大力排擠主戰派,罷黜反對和議的喻樗、陳剛中等七人。見秦檜等人勢大,逃跑將軍劉光世、常敗將軍張俊更是嫉意橫生,視嶽飛為眼中釘,肉中刺,欲之死地而後快,紛紛給趙構上書,說“國貧民窮,人心思定”雲雲,為秦檜一黨的和議推波助瀾。

拋開南宋朝廷暗流湧動的和議之聲不說,且說金兀術倉惶逃回開封,恰在開封以南四十五宋裏的朱仙鎮遇到師傅鳩摩智。鳩摩智告訴金兀術,命突合速將五萬人馬駐守在這裏,以朱仙鎮作為開封的門戶,據聞:皇上已經派左副元帥完顏阿不離,率十萬大軍奔赴開封,不日即到。

然後,金兀術領鳩摩智、哈迷蚩、賽裏等回到開封。這一去,賊頭陀鳩摩智想出一個歹毒無比的計劃,讓嶽飛死無葬身之地,鳩摩智在對金兀術“千叮呤,萬囑咐”之後,領著完顏宗賢(賽裏)和兩輛囚車回歸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