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回(下):孟邦傑斧劈阿李朵 楊再興身陷小商河(1 / 3)

救出楊再興等人遺體後,張憲命人將他們送往郾城,與高仲等人的遺體一起安葬。天色將晚,張憲與石泉的人馬合兵一處,就地紮營。

拋開張憲等人暫且不說,單說嶽飛得知楊再興陣亡的消息後,氣炸連肝碎,挫碎口中牙,心痛如絞。

一代名將楊再興,跟湯懷、牛皋、王貴等人一樣,與自己義結金蘭,情同手足,一杆五鉤神飛亮銀槍威震大宋,戰場廝殺,有勇有謀,隻因急於拖住金兀術,身陷小商河。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楊再興、高仲等人的陣亡,如何不令嶽飛黯然神傷?他暗下誓言:一定要為死難者報仇!一定要將金人趕出中原!

安排好陣亡將士的後事,撫慰好陣亡將士的家眷後,他立即派遣嶽雲率五千鐵騎接應牛皋,並由王貴、嶽雲火速馳援穎昌,讓牛皋率一萬人馬向臨潁方向合圍金軍。

牛皋率領人馬到達臨潁,張憲所率人馬正在攻城,兩下裏一陣猛攻,攻破臨潁城,殲滅金軍六千餘人,卻並沒有發現金兀術的主力。

張憲、牛皋感到納悶,一打聽,金兀術隻留下六千人馬守臨潁,帶著賽裏、突合速、韓常及六位萬夫長和十二萬人馬兵分四路,於下半夜出北門,不知所蹤。張憲趕緊命人將臨潁情況報告給嶽飛,請嶽飛定奪。

那麼,金兀術究竟去了哪裏呢?是向北逃竄,還是就地埋伏?張憲難以做出決斷,如若貿然進兵,會不會中了金軍的圈套?如果按兵不動,會不會坐失良機?盡管張憲平時足智多謀,此時,他也是一籌莫展,隻好等待嶽飛的後軍。

書中暗表,金兀術逃進臨潁後,深感臨潁並不安全,畢竟臨潁隻是個小小的縣城,城池不高,不易防守,所以,稍事休整後,金兀術命韓常為前軍、賽裏為左軍、突合速為右軍、自己為後軍,出北門往開封方向,然後,突然轉向正西,偷襲穎昌,也是為了迷惑嶽飛,造成回撤開封的假象。

王貴和嶽雲率五千鐵騎一陣疾馳,來到穎昌城下,盡管五千鐵騎狂風暴雨般的聲響,城上的士卒毫無反應,王貴命人喊了半天才將城門叫開,王貴、嶽雲火冒三丈。

鎮守穎昌的守將是張憲的手下王俊,自金軍攻打郾城後,張憲奉命回軍,留下王俊等五千人在此駐守,因為金軍攻打郾城,穎昌倒也平安,王俊領人定時巡城後,無所事事,閑下來與士卒鬥酒,守城士卒也喝酒成風,以至於喝醉酒之後守城。

這一日,王俊迷迷糊糊躺在公案之上,守城的兵卒前來報告:王貴、嶽雲率五千鐵騎前來增援穎昌,王俊頗感納悶,穎昌毫無戰事,增的哪門子兵?既然來了,王俊隻好帶著滿臉醉意開門迎接。

王貴入城後,當著眾人的麵,狠狠地將王俊尅了一頓,說王俊疏於城防,縱兵狂飲,守城的士卒不僅沒有一點兒精氣神,而且這些人都在城頭上打瞌睡,如若金軍來襲,豈不被金軍攻陷,並揚言將今日之事奏報嶽飛。

官大一級壓死人。王俊原本是王貴的手下,隨著職務的升遷,眼下,王俊是張憲的前軍副統製,王貴則為中軍統製。本來王貴是恨鐵不成鋼,剋他一頓,也是為他好,畢竟他曾是自己的手下,共事多年,敲打一下,既是點醒,也是為了加強防守,至於奏報嶽飛的話,也隻是嚇唬嚇唬他,讓他記住教訓。

可是,王俊是個非常愛麵子和記仇的人,當著所有手下的麵,讓王俊下不來台,尤其是王貴最後一句話,王俊像是被蠍子蟄了一下,酒醒了一大半,他想想都不寒而栗。

要知道,嶽飛治軍之嚴,天下共知,若是王貴真將今日之事奏報嶽飛,那王俊的軍旅生涯也就到頭了,自此王俊對王貴耿耿於懷,也為嶽飛之死埋下仇恨的種子。

王貴、嶽雲到達穎昌後,立即整肅軍馬,加強城防,增設防禦的弓箭、機弩、滾木、雷石、火油等,教化民眾,戰時援軍,為穎昌防守做好一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