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回(上):嶽鵬舉用兵愁糧餉 周南仲上書埋禍根(1 / 3)

嶽飛接到張憲的捷報後,命姚政、傅選鎮守淮寧,張憲、牛皋、徐慶等人率軍向西推進,收複陳州,由於張憲、牛皋親自出馬,攻城掠地,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很快收複陳州。

嶽家軍能取得諸多勝利,可以說司農少卿李若虛首功一件。因為,六月下旬,高宗趙構見金軍已經退宿,便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傳達詔命,曉諭嶽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嶽飛向李若虛稟明實情,曰:“朝廷素主和議,飛雖有精兵良將,不得擅攻;此番有金人背約在前,出兵在後,吾輩當以恢複中原之望,趁勢而伐,中原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此機難逢也。”聽了嶽飛的話,素主抗金的李若虛,不顧矯詔之罪,支持嶽飛北伐,才有了穎昌、淮寧的勝捷。

除此而外,王貴一部由西南攻向東北,力克鄭州。閏六月十五,王貴命部將楊成率五千人馬,與駐守鄭州的金軍萬夫長漫獨化進行交戰,驕橫散漫的漫獨化沒有想到宋軍會突然出現,在準備不足的情況,被楊成打得大敗,逃出鄭州,退守中牟。王貴站穩鄭州後,命劉政追擊漫獨化,命郝晸攻打金河南知府李成所部,攻克西京河南府。

另一方麵,嶽飛“連結河朔”的策略發揮作用,嶽飛派往太行山的梁新等人,在嶽家軍攻打順昌、穎昌、淮寧之時,金軍別無旁顧,梁新領孟邦傑、李寶、孫彥、董榮等義軍首領,四處出擊,一舉攻克曹、懷、衛、孟等州縣,對金兀術盤踞的東京開封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麵合圍之勢,就等嶽飛主力與金兀術的主力在開封決戰。

然而,正值此時,朝廷命張俊撤出亳州移屯壽春,又命駐守順昌的劉錡調移江南。得到訊息的嶽飛連忙上奏:“伏望速降指揮,火速並進。”這樣一來,中原地區隻有嶽飛一軍孤軍奮戰。

盡管如此,嶽家軍決不後撤,三路人馬派出去之後,嶽飛在郾城的人馬大約有三、四萬,兵力不是主要問題,當務之急是解決糧草問題,因為,朝廷本不願繼續交戰;加上南宋小朝廷並不富裕,根本沒有糧草支撐嶽飛用兵。

盡管捷報頻傳,可嶽飛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在郾城的中軍帳中坐立難安,他憂心的不是前線戰事,困擾他的是軍中糧餉,剛剛得到軍需官的報告:軍中糧草不足,隻夠維持二十日,減炊減灶也隻能維持月餘。軍中無糧草的大事,如何不讓嶽飛心急如焚。

無奈之下,嶽飛派遣趙義去往江州,將皇上賜予自己的土地,租給佃戶的租賦拿出來就地購置糧草;另一方麵他派遣高仲前往洞庭,讓田明、楊華、楊欽等人想辦法募集糧草,畢竟,洞庭湖是大宋的魚米之鄉,籌辦起來可能會容易一些。

五七日後,趙義從江州帶回兩車糧食,無精打采地向嶽飛交令。嶽飛聽聞趙義隻帶回兩車糧食,心中不悅,責怪妻子銀兒太過吝嗇,皇上賜予嶽家軍將士的良田,一個月了租賦也不止購買兩車糧食,為何在自己糧餉如此緊缺的狀況下,扣扣索索不予支持呢!

趙義見嶽飛有埋怨嫂子銀兒的意思,連忙對嶽飛言道:“大哥,這件事不能怪罪嫂子,嫂子已經盡力了,將家中僅有的餘糧,以及所有的銀兩全部拿出來,也僅夠置辦這些糧餉的。”

嶽飛聽了,甚感納悶,道:“兄弟所言,卻是為何?”趙義道:“此前皇上確實賜予我等兄弟薄田一千九百八十多畝,可是,紹興九年三月,皇上派總管太監鄧琮到江州傳諭:為減民賦,複興邦國;將之前賜予的田地悉數收回,以一定的價格賣於仕紳和百姓。行營後護軍眾將家屬在江州者,自留其田,維持生計,其他一律收繳。”

嶽飛聽聞,吃驚非小,愕然道:“為兄何曾接到這樣的聖旨,這又是何原由?”趙義道:“此乃皇上口諭,沒有聖旨和禦劄。”嶽飛坐在中軍大帳猶如坐在終年積雪的高山之巔,高處不勝寒。

對於這一切,嶽飛如同蒙在鼓裏,自紹興八年移住鄂州後,未曾回家;雖然與銀兒有書信往來,但銀兒隻字未提,他知道嶽飛的習性,也對嶽飛自解軍職的事情多有耳聞,如果在書信中告訴皇上口諭的事,恐怕嶽飛又要據理力爭,增添嶽飛與當今皇上的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