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冉冉長起,遼闊的平原告別了深沉的夢境,漸漸蘇醒了。成群的鳥排成一個方陣,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飛去,雄壯的獸群叩擊著大地的胸脯,揚起一片漫天遍野的沙塵。排著隊的螞蟻,舉著一麵麵樹葉,象一麵麵旗幟。伴著粗獷渾厚的蠻荒之聲,新的一天來到了!
這是非洲草原的景致,是原始的激情,是穿越時空的長嘯,是迸發的洪流,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呐喊!
晨曦過去了。霧靄飄散了。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咖啡豆坐在電影院裏,吃驚地張著小嘴。他被眼前所有這一切所震撼。他從來沒有這樣被激動著。他仿佛來到了他夢想中的世界。這裏有他久遠的、前世鄉愁似的懷戀。有一個遙遠的聲音在向他召喚。
似乎有種力量驅使著他,內心渴望的激情與野性融為一體,他要奔向它的懷抱,融入一片激蕩著的洪流之中。
小獅子辛巴來了,一個頑皮的、不馴服的、野性的、驕傲的孩子,正如咖啡豆一樣。然後是迷茫的、蒼白的、荒謬的、被否定的辛巴,也正如咖啡豆一樣。但咖啡豆還小,還沒有經曆過成熟。他正在努力對抗著否定,同時肯定著自己。
他有個心靈的歸屬,這就是藝術給他造就的夢想的天地。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他有許多孩子不具備的能力,這就是與藝術進行對話交流。他開始解讀自己的內心。這,全是藝術的教化。
咖啡豆任性的胡鬧,野馬似地奔騰的想象力,不被人理喻的所作所為和想法,全都朝著一個生機勃勃的理想、一個夢想走去。
原來,我們的咖啡豆是這樣的孩子!可是,誰也不能理解這樣的孩子。學校塑造一模一樣的孩子,另類的孩子全被認為是“差”學生。
和許多被否定的孩子一樣,咖啡豆開始了最初的反叛。反叛的方式是對自己的肯定。
“我就是辛巴!”他對媽媽說。
“我就是辛巴!”他對他的同學們說。
小獅子辛巴——咖啡豆也對自己這樣稱呼。
咖啡豆總是在疑惑:我是不是個好孩子?在學校裏,咖啡豆真是一敗塗地,他第一個人生經驗就是失敗,就是被否定。因而咖啡豆理所當然地按照這個判斷當了一名“鬧孩子”。
他不是鬧孩子,而是一個聰明的、善良的、富有創造力的、感情豐富的小男孩。隻是他的所有這些品格都沒有生長成熟,也就沒有被人發現。當然,媽媽除外,媽媽總是順應著他的天性,媽媽深深地相信著咖啡豆,她知道咖啡豆的潛質,她不急於讓他突破現有的局限,而是繼續用藝術滋養著他。
這段日子,咖啡豆被小獅子辛巴迷住了。他纏著媽媽找來了《獅子王》的錄像帶,反複看了許多次,直到他能大段大段地背誦裏麵的對話,直到他能把裏麵的插曲唱得滾瓜爛熟。
在家裏,他管自己叫辛巴,叫爸爸“木法沙”,叫媽媽“沙拉碧”,還有一個“娜娜”他不知應該叫誰,索興把這個名字給了他最喜歡的白熊玩具。
在咖啡豆家裏,經常上演生活中的《獅子王》。
早晨,睡夠了的咖啡豆一覺醒來,就學著小辛巴的腔調叫著:“爸爸,起來!爸,爸,爸!我叫你起來!”
媽媽說:“木法沙,你的兒子醒了!”
爸爸就會說:“天亮之前,是你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