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回家回家(1 / 2)

第二天一早,李靜就送伏牛踏上了回鄧城的道路。到達鄧城的火車不是很方便,因此伏牛選擇了汽車。

鄭城的火車站和汽車站門對門,設計者們最初的目的估計是讓乘客可以實現無間隙換乘,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流量的增加,在臨近春節的時候,火車站偌大的廣場已經成為了全天候的人海,全天24小時都是人挨人寸步難行。

李靜沒有辦法將伏牛送到汽車站,在距離車站一公裏多的地方,就把伏牛卸下來了,揮手告別,伏牛拿著自己簡單的行李向汽車站步行過去。

伏牛走到售票處的谘詢台,詢問了去鄧城的車次,但是已經沒有三日內的車票了。伏牛滿懷惆悵的離開了谘詢台,茫然的向人海裏走去。

突然這個時候,伏牛聽到了“宛城,宛城,一人一百,馬上發車”的聲音。伏牛扭頭望去,隻見一個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騎著電動車,在招呼客人。

“老師,去南陽的車,有座位沒有?”

“每個人都有座位,現在春運,路政查的嚴,超員一個罰款2000塊,我們不會為了多掙100塊而被罰款2000塊的,這個你放心。走不走?如果走我現在就把你拉倒車上,上車以後買票給錢,人坐滿就走。”

“那行,我走。”

伏牛就坐上了那個中年人的電動車。大概走了3公裏的樣子,看見在一個加油站邊上,停著一台36座的中巴車,車上已經坐了20來人。中年人讓伏牛下來,說就是這台車。伏牛下車就問那個中年人,要給他多少費用。

“我的費用你不管,你現在趕緊買票。”中年人焦急的說。

伏牛買完了車票,上了車,掃視一圈後,找了一個靠右邊車窗的位置坐下來了。

透過車窗,伏牛看到,賣票的小姑娘給電動車中年人一張麵額為20的鈔票。

“小夥子,你出多少錢?”後麵的一個老太太問伏牛。

“100塊,你呢?”伏牛回答。

“真黑呀,平時都是45,做多不會超過50,現在漲價漲一倍。我們是老客戶,自己走過來的,隻收我們80塊錢。你第一次坐吧,他們又捉你一次大瞎。”

“我問了車站,那裏的價格是106,這裏還算公道吧。”

“公道啥呀,他們不進站,幾乎沒有費用,他們就這個價格比車站的車賺的都多的多。”

“哦,我知道了,謝謝你啊。”

“沒事,閑嘮嗑。”

15分鍾以後,車上滿座,司機立馬啟動車子,一路不停,3.5小時以後,直到宛城。

到宛城境內的時候,天氣就已經變得灰蒙蒙起來,似乎要下雪了,伏牛下意識的把窗子開了一個小縫,一股潮濕的陰冷就鑽進了脖子,伏牛趕緊把脖子縮了一下,立即關上了窗子。

下車以後,伏牛看了一下手機,乖乖,可12點了啊。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吧,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到了這個時間,就應該幹這個事情。

找個麵館吃一碗熗鍋麵吧,伏牛心裏想著。在伏牛的意識裏,世界上最好吃的飯,莫過於熗鍋麵了。

在他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個深秋的周日,他跟著父親一起去鎮上賣棉花。滿滿的一架子車棉花,大概有700斤左右,天灰蒙蒙亮的時候,父子倆沒有吃早飯,踩著晨霧,就向鎮上出發了。父親拉著架子車,伏牛就拉著一根綁在架子車車把上的繩子,在前麵像小毛驢一樣拉著。路上的行人很稀少,隻有在路邊的大白楊上,有幾隻雀類在找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