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反腐形式的局限。傳統反腐發展到現階段受到多放麵因素的製約難以發揮其反腐效果,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網絡反腐應運而生絕非偶然。首先,傳統的上訪的舉報方式成本高而且程序繁瑣,就算上訪者將舉報材料成功遞交到有關部門,由於各種阻礙和幹擾也難以得到重視和解決。其次,有些地方將群眾的上訪舉報錯誤地歸為不穩定因素,對於群眾的舉報不予關注,甚至會出現“攔訪”的現象。群眾所反映的問題無法通過傳統信訪的形式得到解決便轉而尋求網絡的幫助,通過製造輿論效應並引起全社會關注,迫使有關部門做出反應從而解決問題和達到舉報的效果。
3.網絡反腐的特點
主體的廣泛性。網民數量攀升,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渠道和意見表達的主體。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廣大網民,他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播音員、評論員,並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自主掌握和自由處置輿論信息、曝光腐敗行為和不當作風,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播,讓腐敗無處遁形。這一龐大的群體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和搜集證據,並將之轉化為文字,甚至是圖像和視頻,使得舉報內容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信息的互動性。網絡不同與傳統媒體隻是單向地向社會公眾公布信息,而是能夠形成傳播著與受眾的互動交流。首先,網友可以在網上發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大膽地表達自己所秉持的觀點,並以網帖的形式供其他網友閱讀,閱讀者這時可以以頂貼的方式表達讚同或者以跟帖的方式與發布者進行交流,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往往會更加地豐富帖子的內容,甚至是帶出新的“轉機”。其次,紀檢部門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舉報者取得聯係,省去了傳統信訪形式繁瑣的中間環節,大大地加快了調查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反腐效率。
參與的便捷性。網絡反腐沒有時間的限製,舉報者不必在現實中耗費精力和財力進行上訪,隻要在任意時間在某公眾論壇上發表信息,網絡自身就可以將該意見在網上高度聚焦,進而引起紀檢部門的關注,從而達到網絡舉報的目的。舉報者無論身處何方仍可以通過網絡與受理機關進行交流,從而打破空間的限製。網絡反腐的便捷性打破了傳統反腐極大地受時間和空間約束的枷鎖,使得舉報者與受理機關雙雙獲益。
參考文獻:
[1]楊金衛.網絡:一種新的反腐利器—網絡反腐的製度規範與機製創新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10
[2]周莉萍.網絡:反腐新寵[J].廉政瞭望,2007(12)
[3]黃木.論網絡反腐及其發力路徑[J].經濟師,2008(11):93294
[4]熊富標.論網絡反腐[J].理論界,2005(12):47248
[5]王水興.網絡:新形勢下反腐倡廉的利器[J].黨政幹部論壇,2009,(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