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村,東、南、西、北四麵環山,地勢自東北向西南緩降,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狀分布,形似一個聚寶盆。翠竹波濤,碧野如茵,夏天涼爽,冬天寒冷,山路狹窄崎嶇,隻能靠步行。
吳村民風淳樸,村民多務農,老實本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於地理環境限製,能耕作的土地很少,村民的日子不好過。
萬、陳、朱是村裏的大姓,村民大多來自這三姓,隻有王家是外來戶。村裏能擁有田地,自耕自足的富戶三家,分別是萬、陳、朱;沒落的書香門第一家,姓王;地主一家,姓朱。
雖稱富戶,也隻不過勉強混個溫飽,說不上富足。
地主家倒是富裕,吳村的大半田地都是他們家的,除了那幾家富戶,所有的村民都是租用他家田地的長工。不過沒有什麼狗血的地主惡霸欺壓百姓、小鬥放貸、大鬥收租、私設地牢、草菅人命……
杏林世家出身的地主朱文才是個善人,他沒有欺壓百姓,家裏也沒家丁、槍支、碉堡,隻有幾個請來幫他太太務工的嬸子。聽說他是小有名氣的大夫,在縣裏開著一家醫館,年紀大了,不愛往外跑了,就呆在村子養老。用文人的話說,那叫歸隱山林,頤養天年。
地主朱文才隻有一個兒子叫朱天一,曾是國民黨的軍醫,上過黃埔軍校,打過日本鬼子。
1932年4月15日,中華政府主席發表直接對日作戰宣言。
5月5日,中日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6月9日,國民黨委員長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宣布“攘外必先安內”為基本國策。
朱天一就是這時逃回家,說是不和鬼子一路子。朱文才下了禁口,不許家人外傳。村子裏的人都不知他是國民黨,以為他出外學醫,學好了本事回家。
都說先成家後立業,在朱文才的要求下,朱天一心不甘情不願的娶了貧農萬家的女兒萬玉。
第二年6月生了個女兒,取名朱雲娘。
可就因為朱雲娘是個女孩,又有算命的說這個萬玉生不出兒子,結果當年就被休了。
再進門的後媽就利害了,兒子是一個接一個的生。本來就爹不疼沒有娘的孩子,就沒人管她了,等妹妹出生後,就更當她不存在了。親娘第二年就嫁到了山外邊,聽說隔年就生了兒子,也不再記掛她。
同父異母的兄弟各個相貌堂堂,知書達禮,是文化人。長大了更是了得,不是吃官家飯,就是醫生,老師。
朱雲娘不識字,長大被配給了家中的長工王仁和,更是一直憋著氣,自覺受了虧待。由於窮,後媽很是看不上,每次上門總沒好臉色。朱雲娘生了七個孩子,三個兒子四個女兒。而隨著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出生,她的脾氣也越來越差,還好婆婆是少有的明白人,手把手教會了理家過日子,男人長得好脾氣也好,就沒跟她紅過臉,一嫁過來就是學著當家,婆婆性子也好,日子也就這麼過下去了。平日倒也勤儉節約,隻在年節時往娘家送禮總要逞強,擺闊氣,可每次都是興衝衝的去,氣哄哄的回。
要說這個朱雲娘也就是山村一普通的村婦,到老她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
不普通的是她有一個叫王蘭花的女兒,這個女兒爭氣啊,從小懂事,學習好,性格好,特省心,長大了嫁得好,幫襯著家裏過上了好日子,還特孝順。
王蘭花是朱雲娘的二女兒,排行第四。
自從王蘭花嫁了個大能人,帶著大家夥兒過上了好日子後,朱雲娘在村子裏可得瑟了,那是見誰誇她的二女婿能幹。年紀越大,精神更足,一逮空就拉人上她家吃香喝辣的。一有個頭疼腦熱,就電話催女兒兒子來看,鬧得全家不得安寧。
再來說這個王蘭花,一開始她也就是個山姑,運氣好嫁到縣裏,當了個城裏的農民兼小工。後來改革開放,縣裏辦起了市場,農民變成了生意人,有錢了,日子紅火了,山姑變成了老板娘。
這個普普通通的山裏女人,是千千萬萬勞動婦女中的一位,擁有寬容、刻苦耐勞、任勞任怨、堅忍不拔、無私忘我、勤儉持家、自省隱忍的優良品質。
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她更是一個最好的母親。
她自覺是苦日子過來的,從小幹了那麼多的活,苦啊!所以再怎麼著也不能苦孩子。她就象個老母雞,把孩子象護小雞一樣牢牢的護在翅膀下。她的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雙手不沾陽春水。女兒嬌養,慣著,到女兒都有女兒了,還是護著,寵著。
而王蘭花的女兒就叫花雅琴。
對!就是那個滿腦子就知道吃的悲催的出了車禍的倒黴鬼——花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