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西昌尋找真正的火把節(2)(1 / 1)

印象西昌

文/袁虎

痛痛快快玩火的節日

火把節是一個狂歡節,更進一步說,它或許還是世界上起源最早、延續時間最早的群眾性狂歡節。早在十幾年前,一些外國媒體就曾將彝族火把節與巴西裏約熱內盧狂歡節、德國慕尼黑啤酒節並列,稱為“世界三大狂歡節”。

從時間上看,彝族火把節已延續1000多年,大大超過巴西狂歡節和慕尼黑啤酒節——這兩大節日都誕生於19世紀,距今不過200來年的曆史。但是從本質上看,“三大狂歡節”都屬全民參與,都有將民眾聚集起來的元素。比如,慕尼黑啤酒節上有啤酒和飲食,巴西狂歡節靠的是歌舞,那火把節上有什麼,能將數十萬人聚集在一起,歡歌達旦呢?

“我覺得火把節最大的特色就是‘玩火’——合法地玩火,肆無忌憚地玩火”,劉鬆是土生土長的西昌人,在被問到火把節最吸引他的是什麼時,“玩火”兩個字脫口而出。“除了大學四年是在成都度過的外,我一直生活在西昌。每年的火把節我都非常盼望,小時候是父母帶我參加,現在是我帶著兒子參加了,嗬嗬……火把節上最感興趣的就是玩火,扛著一個大火把在街上跑啊、跳啊,這時候所有的煩惱都一掃而空了。當大街上、廣場上篝火燃起,大夥兒圍著篝火跳起達體舞,素不相識的人突然間全成了舞伴”,“火把節的時間很巧,剛好是每年的暑假,每當假期結束回到學校,我把節日上‘玩火’的照片拿給同學看時,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哪有地方像我們這樣‘瘋’的呢,無論男女老幼全都高舉火把,興高采烈,火焰似乎把天都點燃了。”

“都說我們西昌人過日子沒什麼壓力,氣候好、風景好固然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我覺得即使有壓力、有不愉快,隻要在火把節上樂一樂,好心情自然就回來了”,每天工作之餘,特別是在每年節日前夕,小劉都會通過微博介紹西昌火把節的節日盛況和精彩花絮。“2011年的火把節恰好趕上大學畢業10周年同學會,在我建議下,聚會的地點就選在了西昌,順便可以讓老同學們來體驗一把西昌火把節的風情——當時大家真是不來則已,一來全都玩‘high’了。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玩火玩得這麼盡興,甚至還有人被節日熱情感動地流淚,那一刻我們大家都感覺年輕了”。

小劉對火把節的種種描述,其實也反映了西昌居民對這一傳統節日的真情實感。民眾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參與,讓火把節變得鮮活,它不同於當下流行的許多“偽民俗節日”,盡管被悉心包裝,看起來也同樣熱熱鬧鬧,但往深了看這些“偽節日”卻是缺乏活力的——因為就連那些生活在節日舉辦地的民眾也隻是看客,而非參與者。樹木脫離了本土不能生存,同樣的,沒有民眾的投入參與,任何“偽民俗”、“偽節日”都會是浮光掠影,一晃而過。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昌火把節必將會走向久遠,成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