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產減值會計的原理與經濟實務分析(2 / 2)

總之,企業資產減值會計工作是一項複雜的艱巨的任務,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難以對企業的資產減值信息進行全麵的披露,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度,不利於企業的整體發展。此外,會計工作人員自身素質的不完善也是影響資產減值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

三、提升資產減值會計的經濟實務質量的對策

鑒於企業的資產減值會計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發展和投資者的投資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資產減值會計經濟實務的質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進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提高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在企業的資產減值會計工作中,都會以資產減值會計理論為依據,加強了對相關性信息的重視,但是對資產減值的計提實際就是對資產清理的過程,因此企業在加強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性信息的重視的同時,還需要做好計提資產減值的準備,做到公平客觀,提高資產減值會計的準確定和可靠度。做到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統一,可以為企業提供有效的保障,一方麵確定了企業資產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麵又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會計信息,進而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加強市場監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針對部分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會計進行非法盈利,虛造企業繁榮的現象,需要加強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視,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對上市的企業進行定期的審查,並且加強對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視。同時對資產減值會計工作

報表信息主要反映會計目標裏的受托責任觀。

(三)會計計量模式不同

在資產負債表觀下,資產和負債是會計的計量重心。在繁榮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全采用曆史成本進行計量難免有失公允,2007年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在38項具體準則中有17項設計到公允價值。在資產負債表觀下,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要求全麵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企業反映的會計信息較以往更加注重資產與負債的質量問題。因此在資產負債表觀下除了采用曆史成本計量外,還可選擇公允價值、可變性淨值、現值等現行價值作為其計量屬性,更加關注資產和負債的質量。

在利潤表觀下,會計計量的重心是收益的確定。該方法重點強調曆史成本屬性,強調的不是未來現金流量而是根據過去交易或事項來計量,注重對結果的計量,但該方法不能充分揭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

除此之外,兩種觀點在配比和地位上也有所不同。兩者的區別可通過下圖顯示:

地位 1980,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布第1號(確定了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第3號財務概念公告(引入全麵收益)。 1940,佩頓和利特爾頓,《公司會計準則導論》的出版。

四、資產負債表觀對企業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於與國際趨同

1980,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布第1號文件及第3號財務概念公告。在第1號文件裏確定了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在第3號公告裏引入全麵收益概念。當前國際上很多國家如美國、英國和國際會計準則製定機構都要求提供全麵收益表,我國會計準則中也傾向於資產負債表觀。

(二)有利於企業持續經營

在利潤表觀下,利潤以當期收益與當前成本費用配比計算,利潤可以人為進行調整,而資產和負債卻是實實在在的,以淨資產的增加來確認利潤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操縱利潤行為的發生。前麵提到過資產負債表觀關注企業未來現金的流入流出量,可使企業管理層更加關注企業未來的發展,以避免短期經營行為的發生,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三)有利於健全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的發展較快,但出現的問題也非常多。傳統交易觀下對一些主觀性較強的項目缺少限製性條件,眾多公司造假的醜聞不斷曝光,可看出企業財務報表反映的信息不客觀真實。在資產負債表觀下,會計報表更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提供更加全麵有用的會計信息,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作出正確決策。(作者單位:商丘工學院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林雪芳.從兩種表觀對比的視角看新會計準則的資產負債表現.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21

[2] 趙微.新會計準則下的資產負債表觀.中國電子商務,2011(2)

[3] 魏子明 楊明月.資產負債表觀與利潤表觀的比較研究.魅力中國,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