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產減值會計的原理與經濟實務分析(1 / 2)

資產減值會計的原理與經濟實務分析

會計審計

作者:馬莉穎

摘 要:企業的發展中,在期末的時候需要進行資產的計價,進而實現對企業資產的全麵了解。在對資產的計價中,如果資產的賬麵價值大於可變線淨值,表明企業出現資產減值,對資產減值的計算是企業實際會計工作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本文筆者分析了資產減值會計的原理,並就當前資產減值會計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結合經濟實務進行了分析,目的是為企業的會計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資產減值;會計工作;經濟實務;問題;原理

資產是企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企業的交易中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的資源,但是這種資源對企業的經濟效益起著增長和消減的雙重作用,當企業的可回收金額小於賬麵的成本時,就出現資產減值現象。因此需要對資產減值進行恰當的計算,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但是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關於資產減值的計量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影響了資產計算的可靠性,這就需要對資產減值進行合理的計量,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觀性,進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資產減值會計的原理

在企業的會計管理中,資產減值的計量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進行計量的方法通常分為兩個主要觀點: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

前者是指管理方或者是授權人可以對委托人的部分財產進行控製和管理,並且在保管好資產的同時,利用部分資產進行一定的經營活動,進而賺取經濟效益,在這一活動中受托人需要承擔的責任被成為受托責任。因此在企業進行資產減值計量時,需要站在信息提供者的角度,保證會計計量工作的公正、客觀進而真實的反應出委托方的資產情況。

決策有用觀是指對曆史成本的計量,是對曆史計量的反饋,主要是針對市場投資者提供的服務,投資者借助會計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到企業的內部價值和經營狀況,在對投資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考慮多個方麵的因素,因此要做好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保證數據資料的前瞻性,進而為工作提供指導和依據。

通過對資產的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當經濟效益減少時就會出現資產減值,主要是由於資產的減少或者是費用的增加引起的,可見,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由於資產的變化會容易引起資產的減值,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資產進行合理的管理,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為了實現對資產減值進行確認和計量,需要從三個方麵著手:首先要判斷資產減值的跡象,主要是對資產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以客觀的標準作為資產減值的依據,進而為資產的減值計量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企業合並產生的無形資產,由於其壽命有不確定性,每年都要進行資產的減值測試。其次,要對可回收資金進行計量和確定,這就需要將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處置資產費用的差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進行比較,選取較高的金額作為回收金額。可見,對可回收金額的確定是建立在銷售淨價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基礎上。此外,還需要對資產的損失進行確定和計算,進而得出精確的數據,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供有效的依據。

二、資產減值會計實務中的問題

資產減值的會計實務是會計工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實際的會計實務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資產減值會計計提不科學

在企業的資產減值會計計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計提方向不明確,並且缺乏客觀的基礎。首先,受到決策有用觀的引導,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數據資料,但是資料的可靠性不高,進而影響了資產減值會計的發展。同時企業既要求得到客觀公正的信息資料,又希望通過泡沫的繁榮吸引投資者,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資產減值會計的有效開展。其次,在資產減值的實際計算中,會受到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存在較大的主觀性,難以對數據資料進行真實的、客觀的反應。

(二)對資產減值的確定和計量工作難度大

資產減值會計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資產減值的科學確認和計量,但是在實際的會計實務中,對其確認的標準有永久性、可能性和經濟性等,並且各自都有著缺陷,雖然能夠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標準,但是對於資產回收金額的缺乏統一的標準,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投資帶來了困難。

(三)對資產減值的計提管理不當

由於資產減值的計提關係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商家通過非法手段操控資產減值會計,致使成為逃避債務的有效手段。例如在進行會計管理中,通過減少企業的計提資產準備金,形成高盈利的經營態勢,對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加大了資金的投入,但是一旦企業出現經濟運轉的困難,就會使投資者遭受巨大的損失,更有甚至會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