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行與電商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將獲得競爭力提升(2 / 2)

三、電商供應鏈金融業務SWOT分析

電子商務平台開展供應鏈融資服務存在以下特征:

S優勢:電商平台聚集了大量商戶資源,掌握著第一手的交易信息,便於了解商戶的資金、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比銀行獲取信息的成本低;能實時提供供應鏈活動流程中的信息數據,使得融資更易於被觸發;部分電商擁有自建物流係統(或與物流提供商合作),可以完整把控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真正做到“四流合一”;沒有銀行傳統審批貸款流程的束縛,能更靈活自主地製定融資規則,有利於金融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W弱點:自身不是銀行,仍受資金規模限製,融資規模有限;僅限於對入駐自身平台的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具有一定的狹隘性;不是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能力相對銀行較弱。

O機會: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金融危機後進出口回暖;由於銀行傳統業務規則的限製,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亟需通過供應鏈金融體係進行“資金解渴”;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入駐電商平台的商戶數量逐年上升。

T威脅:供應鏈上企業經營風險和商業信用風險;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競爭威脅;國家政策、經濟周期、彙率風險、利率風險通貨膨脹和戰爭等係統性風險。

電子商務平台旨在打造線上(Online)交易平台,使得B2B、B2C、G2B等交易模式得以通過網絡進行聯結,這樣不僅掌握了第一手真實交易數據,同時電商平台與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合作甚至是自建物流係統更使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擁有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

四、結語

由於銀行和電商天生擁有不同的基因,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側重點有所不同。由於數據入口方麵的缺陷,銀行應想辦法補足平台方麵的劣勢,尋求新的信用評估方式,一方麵以降低非係統性風險,另一方麵則跳出傳統信用評估理念,重塑銀企關係,以防在貿易經濟中被邊緣化的危險。而電商和外貿服務平台則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優勢,建立一套新型信用評估機製,對平台上的商家進行合理授信,解決商家資金短缺問題,助其發展壯大,反過來又由平台商家數量、質量的上升而得到反哺,可謂一舉多得。(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2] 李勤,韓凱.供應鏈融資的現狀與問題:93家企業樣本[M].財政金融

[3] 李銀蓮,梁宵.瞄準6.9萬億藍海空間——銀行上演供應鏈金融卡位戰[報紙].中國經營報,2012.10.22:第B04版

[4] 官惠宣.加快供應鏈融資電子化建設.金融時報,2012.10.29:第011版

注解:

① 1一般銀行隻通過靜態的財務報表對企業資信狀況進行評估,對於流動訂單和現金流的監測比較困難,仍然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

② 2008至2009三年GDP平均增速在9.3%左右,2010年末進出口總額達29728億美元,同比增加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