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電商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將獲得競爭力提升
管理視窗
作者:袁源
摘 要:我國中小企業和眾多貿易商對於融資的巨大需求引起了供應鏈金融業務在銀行業和電商行業的重視,並紛紛推出自己的服務。本文通過SWOT模型對銀行和電商開展該項服務的優劣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出這兩個行業開展該項服務給自身帶來的競爭力提升點。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SOWT模型;銀行創新;電子商務
近幾年,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取得飛速發展。這一方麵轉變了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信息控製方式,有效減小貸款的非係統性風險,另一方麵降低企業的融資門檻,拓寬其融資口徑,因此受到銀行業和產業界的歡迎。自1978年美國將供應鏈金融付諸實踐,在國外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金融方式,並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表現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繼深圳發展銀行2006年首先在國內開啟供應鏈金融服務品牌以來,五大國有銀行和各大股份製銀行也紛紛推出了相關服務,如建行的“全流程供應鏈融資”業務,工行的“財智供應鏈”業務,中行的“融信達”係列,交行的“蘊通財富供應鏈金融”等。
供應鏈金融的巨大潛力不僅僅隻吸引了銀行的重視,更是讓一些以提供平台服務,擁有貿易數據入口的電子商務平台和一些外貿服務平台也開始對6.9萬億的金融藍海虎視眈眈。但是,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電商和銀行具有什麼樣不同的特性呢?
一、供應鏈金融概念
供應鏈金融是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遊廠商的穩定貿易合作關係形成的供應鏈和銷售鏈,涉及其他金融機構、物流服務提供商和政府部門等的參與,由銀行作為資金提供者,並主導設計整條供應鏈資金管理,以提高整個供應鏈資金流動效率,提升供應鏈競爭力的金融解決方案。其中,供應鏈融資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業務。
二、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SWOT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有以下特征:
Strengths優勢:資本實力雄厚,資金運行安全性高;金融工具和產品豐富,金融創新能力強;能提供供應鏈財務管理解決方案;已有企業客戶群體數量龐大,掌握其資信和經營狀況,能發現和栽培優質行業客戶群體。
Weaknesses弱點:不具備供應鏈管理能力;客戶粘著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流控製手段①,;與物流服務提供商合作存在信息成本;銀行信用體係自身存在缺陷。
Opportunities機會: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金融危機後進出口回暖②;中小企業亟需通過供應鏈金融體係進行“資金解渴”;巨額存貸差導致流動性過剩問題,有創新金融產品的訴求;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居民消費能力的攀升使得銀行進行戰略轉型刻不容緩。
Threats威脅:供應鏈管理風險;行業、產業和市場風險,核心企業經營風險;中間產品因資產專用性而難以通過市場價值進行評估和變現;銀行信用不完善、商業信用缺失和監管問題;同業、非銀行金融機構、電子商務平台競爭;國家政策、經濟周期、彙率風險、利率風險和戰爭等係統性風險。
可以看出,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最大的優勢在於銀行雄厚的資本實力和長期金融服務的專業背景,但是麵臨著企業數據不足、供應鏈管控能力弱的困難,存在信息劣勢。雖然存在龐大的市場需求,然而競爭威脅和行業風險卻成為了阻擾商業銀行前進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