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節(1 / 2)

被軟禁在陰山深處一座寺廟裏的韓可孤,己經連續五天五夜水米不曾粘牙。這裏的食宿條件還算不錯,白忽突爾不敢虐待,每日都把酒肉飯蔬按時送進來,但他堅決不食,也居然沒有死。這對於一個本來已經煎熬得虛弱不堪之人而言,簡直就是奇跡了。

雖然金兵的看管很嚴密,即使每日不斷送進來的飯食,也要用銀器試過毒之後才能放行。但這種種措施對於抱定一死之心的韓可孤又有何用?在他的想像中,至少有幾十種可以自我了結的辦法,但他卻不能去做。這並非他畏死,他的心已然死了,再死上一具行屍走肉又有何懼哉?也不是他尚存生念,即然已經落入到狼口,他便早就斷了這個念想。這隻是因為那個每日被白忽突爾遣來給自己送水送飯的大和尚向他訴求,一旦韓可孤出了意外,他便要整寺的人為之陪葬。這個意外當然指的是意外死亡,韓可孤不想在自己臨終之期,無端造出殺孽,更不想出現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慘事。

韓可孤一直處與半昏半醒的混沌狀態中,軀殼軟弱而沉重。實際上他在生理上己經熬過了最初的焦渴期,隻是心理有時會出現一些燥動,但在大部分時間裏,身體都處在麻木之中,隻有靈魂愈發不安份起來,無羈自在地飄飄渺渺,遊蕩在似夢非夢的境界裏。

黃昏,有夕陽透過僧房的窗欞照進來,光怪駁離的照在屋角處,形成了一片綽綽的陰影。

韓可孤似乎是在家鄉,又回到了黃口始齔的少年時候。村中間的那棵不知道活過多少年的老槐樹也有這樣一片蔭影,隻不過比僧房屋角的這片大了許多倍。村東頭住著的王老憨家的大嫂子才從柳河裏汲回一挑清涼的河水,正擱下樹底下歇肩休息。那水澄清透徹,很很引發出了小可孤的欲望,但是周遭沒有舀水的家什,他就涎著臉,把頭抻在檜箍的木桶沿上,滿滿地啜了一口,頓時感覺一股爽氣從喉嚨一直滲透到心裏,讓渾身上下無一處不清朗。王家大嫂也不嫌他肮髒,坐在邊上青石板看著,一邊拭額頭上的汗一邊嗬嗬直樂?????

幻景中出現的這一抹淺淺的濕意讓韓可孤倏然清醒過來,感到腹中陡地生出了一股邪火,這火燃燒得並不猛烈,隻是一味溫溫吞吞地烤燎著,讓他心渴得難耐,仿佛要將血肉靈魂都炙焦焙幹,化做青煙嫋嫋而去才肯罷休——

似乎又坐到利民縣的內衙大堂上,那年北安州城被破,他從鍋撐子山的砬頭上決然一跳之後,被蕭驢子救起護送到那裏,李民拿著自家門口的那塊形同臥牛的石頭說些神話故事,到處大肆宣揚自己是天上的義獸獬豸下到凡間,專為拯救殘破的大遼國而生。

大遼,大遼——當這個字眼才一出現到韓可孤的腦子裏,他竟不自覺的悚然一驚,內心油然生出一種歉疚和愧意來。

年幼之期,有家庭的灌輸,學塾的教導,三綱五常,漢孔之道,把忠孝節義的思想都鐫刻到了韓可孤的骨子裏,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必在天賦。於是這種想法主導了他的一生作為,時間過得愈久就愈加強烈,到後來便自然而然演變成了一種定勢,日也想複國夜也想複國,腦子中根本再容不得其他思想,到此時也便自然而然生出一種罪難可贖的心態,總以為作為人臣,食君之祿卻沒能做忠君之事,遼國的敗亡與自己脫不了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