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聖寺位於城南五十餘裏的臥鹿山羊角峰下,整個建築渾然石製,結構周密,宛成整體。 殿內四柱頂天破地,東脊架石梁檀能預報天氣雨晴“小雨微潤,大雨重潤,不雨不潤”靈驗非常。寺中供奉南海觀音、釋迦牟尼、地藏王、如來佛、二郎神。五尊石像造型古樸;個性赫然。
相傳,前唐初年有崔姓銀匠,與某一日薄暮時分途經臥鹿山;聽山腰叢林間有人爭吵,崔某聞聲而往卻不見蹤影,隻三間草堂築立,門上懸一匾曰“效聖寺”。再無其他,然而當他逗留片刻欲返之時卻赫然發現沒了去路。其時人們皆信鬼神,崔某知道遇見了靈異,於是趕緊跪拜廟前,許下大願,若得安全歸還時便修廟宇。禱畢後睜眼竟發現已經到達家中。崔某將所遇之事廣而告之,於是眾人再夜入臥鹿山探訪究竟,所遇果然如崔某所說。極感神奇之後群商集資,聘任能工細匠重修廟宇、再塑佛身。
當所有籌備工程停當,行將上梁之時,卻因大石柁過重而無法施處。眾工匠犯難之際,見一白發老翁從此途經,便上前討求方法,老翁道:“我乃土埋半截之人,能有何等方略?”話剛落地,老翁就揮手而去,瞬時不見了人影。這是神人提示,大家大謝後分析出話中寓意,用“土埋半截”之法培土加高,就地舉架,而後將土撤出,終於靖功。
有了這則故事,就給效聖寺平添出許多神秘,可以到此一遊。輕車簡從,韓可孤隻帶上李長風、蕭狗子、韓煒幾人騎著馬來到臥鹿山下,又經石窩石,過瀑布屏,沿著臥鹿背上曲曲折折的山路往上爬了許久,才陡然看見半山腰的小平川上有一方高大石築廟宇兀立雲中。山中冬風吹處,發幾聲呼嘯聲音,不由得讓觀者心生敬畏。
韓可孤氣喘籲籲地叉腰站在廟前,看著早駐足山門等候自己的蕭平之和陪伴在身側粗氣不喘的李長風幾個人,心中發出萬分感慨:還是年青好啊!韓煒手撫著那口被被得冰冷的大石鍾,忍不住低聲咕噥了一句:“還說是岫岩呢,這光山禿嶺的,能賞到什麼風光?”口氣裏頗有些受了那位才見過麵的叔叔欺騙的怨氣。蕭平之嗬嗬一笑,指著山頂說道:“你看那裏!”韓煒一愣,往他那邊側行出幾步,一陣惱人的寒風迎麵吹來,不由打了個哆嗦,趕緊攏緊衣領眯起眼睛觀瞧,緊接著驚喜讚道:“好大一隻羊哦!”臥鹿山聳峰巍峨,效聖寺藏與山凹,所依的山崖略有些往裏陷,山路沿裏邊而走,加上寒冷難抑,所以上來時韓煒並沒有著意往山頂觀望,此時聽這位新叔叔指點,向崖邊多行出幾步,視野赫然開闊,發現頭頂上一坨巨石高臥,宛如青羊在覓食對麵雲霧山中四方遊蕩的的白雲。峰高雪難化,這一冬的積雪被裝飾成這羊的皮毛,色彩亮麗幹淨,身後方有一株不老青鬆搖曳,形似羊尾,真不愧被當地人稱作“鬆樹羊”。見到此景便不虛此行了,他歎道:“佳景天成,非鬼斧神工不能為也!”蕭平之執過他的手捂住,笑道:“這是在冬季,若到天暖時看碧峰屏翠、白雲渡霧、駱峰駝嶧,臥鹿青脊,岫岩層林盡染才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