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節(2 / 2)

————————

韓可孤舉全州之兵,棄隆聖,輾轉西移。因為肩負著吸引金兵主力,掩護秦王的重任,所以行動便有些遲緩,與途中接聞耶律定跋涉千裏終與大石在可敦城會合的消息,心中不覺大定。

保大二年時,金兵南侵一舉而克中京,天祚帝西逃入雲中。時耶律大石等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夾攻。為了安定人心,堅持抵抗,便擁立耶律淳即位,號天錫皇帝,大石任軍事統帥,負責守衛。然而時隔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攝政,金兵南下再犯,耶律大石審時度勢之下,與蕭德妃一起投奔天祚帝。但天祚帝不能原諒大石擅立皇帝的作為,也不能接受大石“養兵待時”的意見,這使得大石深自疑慮。

後天祚帝執意出夾山向金用兵。這在耶律大石看來,簡直就是以卵擊石,荒唐至極的決策。當年遼兵數十萬人馬都被金人殺得支離破碎,更何況如今的這些殘兵敗將?

在經過多次勸阻無效後,絕望的耶律大石終於聽從皇後蕭奪裏懶娘娘的建議,為了給大遼複興保留一苗火種,隻好帶領親信隨員200人夜遁西北。此時的他思想得很單純,隻是逃,他要逃出生天活下來,因為隻有活著才有重振大遼的希望。他要學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而非是效項羽壯烈刎烏江。

依靠著祖宗的餘威和自己的卓謀,他聯合糾集起分散在各地的昔日部分下屬隊伍,開始潑山涉水,過黑水,西行可敦城,駐軍於北庭都護府,會集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以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裏、密兒紀、合主、烏古裏、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部王之眾。

果然未出耶律大石所料,此時由南麵戰場傳來了消息,遼兵大敗與金,天祚帝被俘。這是天大的恥辱啊,遼國至此算是名存實亡了。耶律大石痛心疾首,他曉諭眾人說:“我祖宗艱難創業,曆世九主,經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複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言語悲烈鏗鏹,使聞者無不感慟五內,於是得精兵一萬餘人,設置官吏,編列排甲。從此以可敦城為根基養精蓄銳,憑借著這裏易守難攻以及水草豐美、土地肥沃的地理優勢,為敵者敗之,降附者安撫。兵力日益強大,士氣隨勢高漲,逐漸站穩腳跟,壯大了起來。此時正好成了大遼皇儲秦王耶律定安身立命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