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節(2 / 2)

眾將看著漸去漸遠的一路塵煙,麵麵相覷。劉升即使是在上朝覲見娘娘時都很少穿得如此正式,今日竟然打扮得這麼整齊,讓他們很是莫名其妙,但也不敢追上去動問,隻好悶在心裏頭,各自散了,回營待命。

軍伍行中也並非都是些粗莽率真不諳世情的漢字,有些人就隱約猜到了劉升此番匆匆而去的目的。果然,在金兵四麵困城之下,劉伯爺的心中哪裏還會有一絲忠君保國的思想,心中隻剩下保存實力,憑著手中的人馬刀槍爭取做個混世草頭王的念頭。雖然以往在本朝境內清剿匪患等些戰役中有過出色的表現,但對無往不利的金國兵馬卻早有凜然之心,加上這幾年錦衣玉食,早把原來的那一腔銳氣打磨得精光,所以尚未經一戰,便思前想後的先考慮後路,唯有投降別良策了。昨日與眾將對話時,便已經下定了決心,趁著現在標下軍心堪用,諸兵未解,先瞞哄著投了過去,生米煮成熟飯,諸將見有了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想來也就不能再言了。有了這個計較,便就宜早不宜遲,他急轉回內堂,便是與幕僚急切的推敲出請降的一應準備。

前路因素不定,本來劉升不擬親自犯險,隻派出中軍帶了請降的書信過去金營,又恐泄了機密,再派老管家跟隨監視。可有那名智囊力言此為破釜沉舟之策,伯爺不親自前去實不足以表達誠意,似這般關乎到伯爺身後官財兩位的大事,豈可托付到一個小小的中軍手中?一席話說得劉升頗感有理,才臨時下定決心,親身過營,那名清客倒也仗義,義無反顧的要求隨行,甘為知己死,來報知遇之恩。

一路急行,兩個人心中惴惴不安,緊張地揣測到了金營那裏所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劉升有些追悔道:“既然要顯示誠意,我們就該將那小娘皮一並帶了過去。”

“不然!”清客回道:“此事最是非同小可,伯爺莫非忘了前些時日,韓可孤發動廷議時的情形了麼?雖然那些朝臣懂得隱忍,可一旦遇到這般的大事,定要拚命的。”

“都是些手抓不住雞仔的孬種,老子真要動起手來,這群廢物誰又敢放個響屁!”劉升不屑罵道。

“非也,若僅是這些人倒還罷了,怕隻怕伯爺手下的兵將們知道了會生出些異動,被利用了最是不好。”

想想那日眾將來府中請戰的情形,劉升心中著實少了底氣,不僅悻悻然哼了一聲。

清客又道:“所以,以學生之見,伯爺隻需就這般行著瞞天過海計策,待帶領著金國人的兵馬從天而降,進了隆聖州,一切便就踏實了下來,那時交出那人與今日帶去,其功並不遜色一分矣。”言罷,嗬嗬得意大笑起來。

他們言話中的那人,正是遼國皇後蕭奪裏懶娘娘。這是劉升預備給金兵的晉見之禮,劉升最初采納請客們的高見投而降之,就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不打草驚蛇的封鎖四處城門,將小朝廷做成了甕中之鱉,他是打算要拿著這個‘鱉’來換取自己蔭子封侯的大好前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