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之後,突然從上京道方向竄來一股金兵,得到消息的韓可孤還來不及反應,便被快馬奔襲了宣城,王敏之自知失威,在職任上無法立足,待回返原職又實在失了顏麵,索性便挾著官印逃跑出去投降了金軍。
一時間,消息傳開,忠臣氣憤,薦者汗顏,朝廷如此用人不明,實在讓一些上位者們無地自容。然而對與澤興府眾人而言,卻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陳偉園又帶起眾官將過來求告李長風:“黃老大人不幸離世,朝廷新委繼任又已降敵,我等與李大人朝夕相對,甘苦與共有日,雖是粗陋武夫,但以義氣為重,實不願隸屬他人,望請李大人依舊主事,總理營務,一如以往。”
如今這幾標的人馬才真真成了無首群龍,確實需要一個主持之人,但沒有朝廷委任,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李長風不免大感躊躇。
陳中軍見李長風慮難不受,便加重了語氣道:“話說到這裏,若李大人仍舊執意相拒,我等也就再無留戀之意,立即四散,做個響馬,也討個順心自在去了。”
此時世界亂象紛呈,官軍而響馬,響馬而官軍,金而遼,遼而宋,反反正正,叛和歸都在一念之間,確實是屢見不鮮的事情,雖然陳偉園的話裏有些賭氣要挾的意思,但李長風卻怕再堅持下去,真的有了兵變,便與韓可孤不利,將悔之晚矣,隻好自作主張的應諾了下來:
“諸位厚意,長風深感五內,隻得權宜受了。待日後韓大人有變議,且請諸位莫要再做為難,可也?”眾人隻盼他先上了任,生米煮成了熟飯,以後便容易運作了,齊聲答應。李長風接著道:“要長風接任,需得諸位應我三件事,若應得,長風勉為其難,若不行,長風即是摘了這項上人頭,也不敢應承諸君之請。”
眾將齊齊應道:“那三件,請李大人講來,無不應承。”
“其一,當兵為民,絕不擾害百姓;其二,抗金驅虜,決不投降女真;其三,其利斷金,絕不兄弟離心。”
這三條俱是為兵為將的基本原則,軍規中早有記載,眾將官己經不知習了多少遍,熟記於心中。又是在黃靖手下,對這方麵最是苛求,所以行為上早有約束,此時聽了,也是老生常談,哪裏有不應允之理,一喝聲答應了下來。
李長風這才派下快馬信差,將這邊情況從速報與韓可孤知曉,一麵整頓軍務,所喜兼過一個階段的職務,雖然時日不多,但也對業務熟悉,又有黃靖曾經的底子,排布得合理得當,隻略略做了些微調,便上手處理起事務來,倒是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