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3 / 3)

“眾位,我等誌氣雖強,但複業中興之事頭緒紛繁,這兵車舟馬一應事項都要有人打理,有個分工才好。”

韓可孤事事周詳,考慮得麵麵俱到,眾人紛說不錯,於是經過一番推薦選舉,便很快安排妥帖。事有緩急,又都是相熟的同僚,此時節,倒也少了虛偽謙讓的做作。鑒於北安州府被高軍衝擊得一幹官吏四下零落,由韓可孤按眾人舉薦暫時指派代理,待來日稟過朝廷戶部再正式行文任命。

北安州刺史韓可孤攝軍州事,主攬全局,北安州府通判蔡高嶺兼攝總督監軍,李民攝警備安撫司,陳敬為馬步軍都總管,林啟亮任提點刑獄公事,王存任督點轉運使,其他文武官佐,各有其職。

國事艱難,政事荒廢,在座的諸位有好些日子都沒有如這般像模像樣的議過事了,今天見韓可孤主持的條理分明,安排的有條不紊,打心底便都興起歡欣奮進的情緒。陳敬放下手裏的茶具,笑道:

“現在是赤壁定火計,隻缺一股風。”

眾人聞罷不明所以,蔡高嶺在一側接口道:

“這個諸葛孔明便由我來做吧!”

“二位在打什麼迷糊陣呀?”林啟亮心中憋不住,忍不住納悶的問道。

二人抿著嘴笑,卻不搭理,韓可孤微笑著端起麵前的茶碗。

“咱們在此空定下計謀,卻手上無兵無糧,又如何實施?”眾人一愣,方想到大家的一番見解不過紙上談兵罷了。

“二位大人想來是指收攏幾洲散亂的兵勇…”韓可孤頭朝向陳蔡二人。

眾人恍然,“對對,沒兵沒將,枉談什麼禦辱中興,這真是大事呢!”

既然韓大人心中早有計較,眾人也便把剛剛提起的心又放了下去,氣氛再次活躍了起來,韓可孤對蔡高嶺說。

“蔡大人,這件大事,就要有勞你了。”

蔡高嶺欠身為禮:

“這是下官份內之事,不敢玩忽懈怠,北安裏的葉晉和長興莊的李龍,卑職當親自前往,隻是總兵劉升還須大人親自寫下文書,著他火速來投。”

韓可孤略一思忖,便想到這位劉總兵,是得大初年的鏢武行出身,因時下買賣不興,便改投到了軍隊中想謀個出身,因其做鏢師練得些武藝,又有點兒燕趙壯士的風格,很得當時的長官認同,便漸漸的推薦到了韓可孤那裏,韓可孤本就是愛才之人,見這劉某人確實有些才幹,打起仗來知進知退,有著一番自己的見地,而且剽悍不要命,便又幾次薦引,逐漸的便升遷了起來,因此劉升一直對韓可孤心存感激,時常見麵都以“恩師”相喚。對於這位“故人”,韓可孤自然覺得與葉晉李龍二位更多些親近,親筆給他下份文書過去,倒也省得李大人連番奔波了。

所有的事情都定了下來,眾人仍然很激動,久久不願散去,仍自坐在那裏閑話,憧憬未來,韓可孤在廳中來回鍍著步子,看著眾人慷慨激昂,心中大慰,略舉了舉雙手,胸口裏又衝動起來。

“眾位且再聽可孤一言。”

眾人連忙安靜下來,韓可孤道:“諸位都是飽學之士,皆負王佐之才,在此國事危難之際,可孤得以於各位同舟共濟,心所幸矣,唯願我等時時以黎民社稷為重,齊心戮力共謀複國大業一一”

“不勞大人叮囑,我等一定各盡全力——”眾人紛紛的表著決心。

韓可孤等眾人安靜了下來,接著道:

“前車有鑒,高永昌逞一時之能,興起刀兵導致國防外線空虛,金番趁虛而入,鑄成了大禍,辱了皇上,損了石柳大人,即使有悔也無可挽救了,今日國力微弱,咱們損失不起呀,我們萬不能再蹈覆轍,成了千古唾罵的罪人”

“請韓大人放心,我等皆記下了。”眾人點頭,林大人大聲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