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過來的怎麼了?李啟陽心裏為關台長也為自己抱不平,幹工作憑的是眼界態度和能力,相關經驗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誰規定政法委書記就一定是公檢法的,誰規定宣傳部長就一定是記者出身?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隻要有能力有膽識能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就沒有什麼電台電視台之分,幹中學,學中幹唄!
“就怕是人家是來鍍鍍金,把這裏當跳板繼續高升的啊!”兩個人的對話還在繼續。
“可不是,電視台的工作多複雜,從選題報道,到製作,再到播出,從節目策劃,到節目編排,再到廣告經營,哪一個容易?我看啊,沒個一年半載是上不了手的,然後再過一年才摸出門道,等到自己有想法的時候,幹滿一屆走人了!哎呀……嘖嘖嘖……”
李啟陽心想這人到底是誰啊,怎麼說話這麼難聽,也太無顧忌了,他朝一號電梯那邊瞥了一眼,隻見到說話的那個並是二人當中領導模樣的人,這做領導的還算識相,可這位普通群眾可是太敢講了,嘴沒個把門的。對方沒有意識到李啟陽偷偷地白了他一眼,還在那裏口若懸河。這人四十大多歲的樣子,穿著一件有省電視台LOGO的抓絨衣,衣服邊緣已經磨得發亮了,可見這件衣服就是放在單位工作時間穿的,而且很久沒有洗過了。
關台要是聽到這種話會作何反應呢,李啟陽心想,自己聽了已經很不舒服了,關台那麼大的領導八成更會在意別人的這種想法吧?可是轉念一想,關台那麼成熟的領導幹部不會因為這麼一點非議就心存芥蒂,而且相信她早就會料到民間會出現如此的聲音。
這兩個人的談話暴露出了一個現實:雖然電台電視台不分家,都是在一個廣電大樓裏工作的,但好似“文人相輕”,這兩個單位的人好像瞅著彼此都不太順眼,就以主持人為例吧,電台的主持人覺得電視台的縱使各個年輕貌美但隻會照本宣科,脫離了稿子簡直就不會說話,而電視台的主持人呢,他們覺得電台的人隻會閉著眼睛在話筒前接接電話、讀讀短信,然後自己在那裏無言亂語一通,製作簡單成本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再怎麼有名還是個“幕後”的,走到大街上都沒人認識。
但不管怎樣,在廣播電視發展史上,是先有廣播才有的電視,從業務角度上來說,很多老一輩的電視人,都是廣播台出身,所以廣播人還算是電視人的半個師傅吧!同理,以往很多電視台的領導,大多都是電台半路出家調任過來的,但隨著電視行業的不斷發展,現在,電視台的高層也都是正宗的電視台出身了。
總之,這兩個人所擔心的事深深觸動了李啟陽的神經,他這個本來就喜歡自己給自己壓擔子的人,頓時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李啟陽喜歡迎接挑戰,挑戰同時也是機遇,這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我們廣播人就要給你們幹出來個樣子看看。
一號三號電梯同時來了,李啟陽和那兩個人分別走進了兩側的電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