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孫悠然的秘密
孫悠然把和程初的討論跟李湖學了一遍,李湖倒是讚同孫悠然的想法,道:“大家都像一窩蜂似的湧去土番,那邊的生意已經不像當初那麼容易了,隻能賺些幸苦錢,不如就按您說的收回來從新開辟西南的商路。”
孫悠然道:“這邊這條商路倒是確實辛苦得多,而且西南這邊瘴氣又多,部落都在崇山峻嶺之中,去交易不容易。”
李湖道:“找到一條最安全的路,然後沿路設幾個集市,這樣慢慢就能把集市附近的部落吸引過來交易,不然要一個個部落跑,確實困難。”
孫悠然覺得李湖說得對,這樣不會引起各個部落對漢人的抵觸,等時間長了,雙方漸漸融合起來,就能夠真正把他們融入大唐,成為大唐的一份子。道:“夫人這個想法太好了,我們沒有能力也不應該駝著貨物一個個部落跑,這樣不但人手不夠,而且還危險,倒是在那邊建一些集市,這樣成本就低得多,還能保證安全。如果可能,我們還要在每個集市建一所學堂,專門收各個部落的孩子,這樣十幾二十年後,就會有更多的人傾向我們,認同我們,而等這些學堂出去的學生掌握了他們部落的話語權後,西南就不可能再從大唐分裂出去了。”
李湖笑道:“你倒是比當官的還用心,什麼時候你都在為大唐著想。”
孫悠然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唐現在雖然國土遼闊,然而先皇時對北麵草原上的部落政策錯誤,而且北麵不適合耕種。相對來說,西南雖然崇山峻嶺,可適合耕種的平地也不少,現在布局,為以後多餘的人口找出路。你也知道,漢末時候就是人口太多,天災一起百姓沒有飯吃才爆發黃巾,現在農業發展得好,醫術也取得很多進步,這樣人口增長就會比以往更快,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大唐人口一定會超過漢朝,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容納,我可不想因為我的行為讓大唐很快陷入危機。”
李湖道:“你不是說過大唐現在的土地能夠養活兩億人口嗎?”
孫悠然道:“可是,今後人口增加會越來越快,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隻有往南發展才能夠解決,不過這些都是權宜之計,最後還是要限製人口增長才能保證糧食夠吃,不至於因此引發****。”
李湖笑道:“還真是操勞,現在人口少想著增加人口,連結婚年齡都得規定,人口多了又要考慮糧食夠不夠吃的。”
孫悠然道:“這就是行政,官府存在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國家存在的問題,而且一個國家發展總是伴隨著你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政策法規就一直在變,也就更本不能遵守什麼祖訓之類的來治理。我這麼考慮著占據西南,也是想要打破唐人腦子裏固有的觀念,這樣出現新的問題時才能去探索解決,而不是隻會翻先人的書。讓他們知道原來事情還能這麼辦!”
李湖笑道:“還是不要去改變的好,要是以前就改變了,那現在西南這邊的商路就輪不到我們了。”
孫悠然一拍腦袋,道:“是啊,看來別人愚蠢守舊好處非常多,這樣我們隨便弄點什麼就不愁吃穿,還能很快就過上絕大多數人都羨慕的日子,難怪有許多人都把自家的技術秘而不宣。”
李湖道:“本來就是嘛,誰像你一樣,好些技術都怕別人不知道似的,趕著趕著的宣傳。”
孫悠然道:“有些技術是不能握在自家手中的,隻有一家掌握也賺不了多少,有些技術,隻在一家手中陛下會不安心。至於其他人那技術,都是些細枝末節的,對於陛下來說沒有價值。”
李湖笑道:“那是人家聰明,隻研究陛下不在意的技術,人家把你研究那些沒意義的技術用的時間花在為自家賺錢上了。”
這樣比起來孫悠然卻得意得很:“所以就有傻人有傻福這麼一說嘛,你看現在不是也很好嗎?”
李湖白了孫悠然一眼,道:“這也隻是因為你是貴族,祖上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在朝中也還有些關係,要是沒有這些,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孫悠然道:“原來夫人你的看法也是如此,我也覺得,要不是還有這些後台,得到的最多也就是一個眼屎發的官,而且隻可能被限製在秘密的地方為他們辦事一直到死。所以,還得感謝我有一個好的出身,這樣我的努力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李湖道:“這得感謝程爺爺,要不是他據理力爭,還真不一定得到這麼厚的賞賜。”
孫悠然一下想起來,拍著腦袋直歎息,道:“唉,說起程爺爺啊,我就想起出來這麼長時間了,也沒有給嶽父和兩個舅舅去過問候呢,更別說禮物了。”
李湖笑道:“等您想起來就太晚了,人早就得罪完了,人家程初還經常又是問候又是禮物的送,怎麼您就一點也沒察覺?妾身見您沒做,隻得自己動手了。”
孫悠然一把把李湖摟在懷裏,轉著圈高興地說道:“夫人真好!有你在身邊,有什麼我沒做的你都能夠幫我做好。不過,這樣不是要讓我變得越來越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