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白馬寺之行(2 / 2)

孫悠然調侃道:“伯獻你真沒文化,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無所謂仁,看待人和別的生物是一樣的,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壞。你想要表達的是佛看待用血汗供奉他的百姓就像看待一堆散發著濃濃臭味的****。”

老和尚嗬嗬道:“佛祖看到眾生受生老病死折磨,才創立佛門,解除世人痛苦,升到極樂世界。”

程初笑道:“我不了解你們,不知道你們是怎樣解除眾生痛苦的,難道種你們田地的佃戶不需要交租?”

孫悠然道:“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啦,他們用的是更徹底的方法,讓百姓都信佛,把最後一嘴食物都貢獻出來,然後心甘情願的餓死,這樣最後世上再也沒有眾生了,當然就解除了眾生的痛苦了。”

程初配合的道:“難怪,前天我聽到這麼一件事:一個信佛的婦女帶著體弱多病的孩子去一個個廟裏焚香許願,最後花光了所有的錢,孩子還是死了,婦女受不了打擊,也上吊自盡了。看來佛門確實能夠解除眾生的痛苦。”

一群和尚聽了孫悠然和程初的一唱一和,直呼宣佛號。孫悠然進一步道:“我倒是沒有親眼見到過,據說有許多罪犯犯事之後都躲到廟裏逃避法律懲罰,不知道大師聽說過沒有?哦,還有,居然有和尚放高利貸的。這麼說來,也不知道這藏汙納垢的佛門是不是佛祖的本意?”

下麵眾僧聽了齊聲聲討孫悠然,更有摩拳擦掌想要動手的,楊騫看著場麵有些失控,右手按著劍柄,全神戒備。孫悠然見了僧人們的神情,笑著擺了擺手道:“這不是你們說沒有就沒有的,最好還是調查調查,佛門存在了這麼些年,當然不可能一直保持純潔。而且,佛門總是竭力宣揚,這就造成了人員混雜,稂莠不齊。還有,你們不交稅,那就是跟朝廷爭奪

稅源,你們和尚越多、地越多,那朝廷的稅收就越少,相對的,朝廷要想繼續存在,就得加重百姓的負擔。”

突然從後麵傳來一聲佛號:“善哉善哉!施主說了這麼多我佛門的缺點,老衲感激不盡。這是佛門一次重生的機會,隻要我們堅持改掉現有的缺點,佛門一定會發揚光大的。”

孫悠然笑道:“還是孫老爺子說的那句話: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宗教存在的意義,就是給人們一個夢想,人們能夠有信心活下去,使得世間充滿和諧。它應該是對朝廷很有利,朝廷保護和信任的,而不是朝廷打壓的對象。白馬寺,是東漢時候佛教傳入中原後修建的第一座寺院,譯出了第一部佛經,產生了第一個漢人僧人等等,白馬寺就是漢傳佛教的祖

庭,隻要你們真的決定革新,佛門必定會經過這次淨化,成為真正的佛門。”

出了白馬寺,程初道:“悠然你既然對佛門沒好印象,為什麼又幫他們呢?”

孫悠然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佛門能夠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它宣揚行善積德,能夠讓大唐更和諧,更美好。想想兩次滅佛都沒有把佛教滅掉,對付這些信仰宗教的人,不可能采用趕盡殺絕的辦法,隻能引導、盡可能的限製他們的發展,然後純化他們的隊伍。”

程初道:“悠然還真是匹夫有責啊,心裏時刻想著改變大唐存在的問題。”

孫悠然笑道:“這是處江湖之遠也憂其民。我們要做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孫老爺子那句話就解釋清楚了前兩句,第三句就是我們在做的,繼承先人的文化知識,最後一句就是讓我們繼續發展,不要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繼續創新,保障國家民族繁榮發展。”

程初道:“想不到悠然你除了數術之類精通,現在居然成為思想家了。”

孫悠然笑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可是手不釋卷的好學者,提倡終生學習,說不定過幾天我就能夠通透孔夫子的微言大義。”

程初嬉笑道:“我看不用學孔夫子的微言大義,還是學佛經,你看那些和尚過得多滋潤呐!隻要你通了佛經,一輩子什麼都不幹,也能不愁吃不愁穿。”

孫悠然道:“其實思想就那麼幾種,區別在於受益人的數量。我想整理出一個整的體係,達到思想和行動統一。當然,剛才那隻是說笑,這需要許多精通各家學說的人一起努力才能實現,畢竟一家之言太過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