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基金會掛牌
送走《關於籌建賑災基金會》的建議之後,孫悠然才想起擴建洛陽港口的事情先得跟洛陽的衙門溝通溝通,讓他們先有一個心裏準備。
為什麼要通知衙門?因為在孫悠然看來,有無衙門統一規劃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統一規劃,讓商家自己隨意決定如何修建,那建出來的碼頭港口肯定參差不齊,不但看起來不舒服,用起來也不通暢。好的規劃,能夠避免港口堵塞,使貨物快速流轉,船隻迅速離岸。
孫悠然上衙門拜訪過後,衙門開始物色精通水利、營造等工匠,以便朝廷公文下來之後就能夠快速開始規劃。
說起來孫悠然不知道,這一年多來自己一直改變著朝廷的風向。首先曆史上李績在永徽元年十月就辭去了尚書左仆射,就是因為李治弱小為了避免與長孫衝突。而長孫與褚遂良也沒有曆史上那般驕橫跋扈,畢竟因為孫悠然這幾年有意無意的宣傳和技術改進,李治陛下在百官和民間的中的聲望是很高的,沒有像曆史上那樣默默無聞,雖然還不是大權在握,可在朝堂上說話還是有分量的。朝堂上真正第一個關注孫悠然技術的其實就是李治,其他官員不是年紀大了不屑了解一個小輩的奇技淫巧就是認為這些不是官員該做的事情,隻有李治對年紀比自己小五六歲的孫觀充滿了好奇,時常關注著孫悠然的行動,第一二次官員到孫悠然府上了解技術就是在李治的指派下過來的,因為這兩次的行動,別開生麵的打破了登基以來有名無權的局麵,使得朝廷許多官員心裏對他印象很好。不過這些孫悠然一點也不了解,後世許多人連永徽這個年號都不知道,更別提其他的了。孫悠然作為一個後世人,隻因為還算喜歡曆史故事,所以勉強知道一些這年代的大事件,在他的腦海裏這年代的曆史僅僅隻有寥寥幾筆。有時候孫悠然也會後悔,要是早知道有穿越這碼事,從小就應該當一個學霸,門門功課優秀,課外閱讀量巨大,尤其是曆史、地理、技術發展史等至關重要的學科,那等到自己壽終正寢的時候,不知道大唐會是多麼繁榮。
李治接到孫悠然擴建洛陽港口的建議後召集重臣道:“朕還以為孫愛卿送來的是賑災衙門的建議,原來卻是擴建洛陽港口的建議。諸位愛卿看看,擴建洛陽港口有沒有必要。”
等大家傳看完了之後,李治道:“長孫大人,您先說說您的看法。”
長孫無忌看了一眼自己的外甥皇帝,道:“擴建港口可行。朝廷不用花費,隻是統一規劃,由商家出錢建造,很好。”
接下來李績、褚遂良幾位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李治道:“此事就由閻立德閻愛卿領頭,再找一批精通營造、水利的人才一起過去。”閻立德閻立本兄弟兩是當時公認的營造大師,最有名氣的畫家,所以李治決定派出閻立德過去負責規劃,同時跟能夠孫悠然很好的溝通,希望能夠做出一個完整優秀的模版出來,為以後其他地方改建港口碼頭提供範例。
接著過了兩天,孫悠然關於賑災的建議送到了李治的手中,李治兩眼就看完了,笑道:“這個錢塘侯,朕叫他做一個賑災衙門的規劃,他就寫了寥寥幾點就交差了事。真不知道他懶到什麼程度了。”
到武昭儀寢宮還跟昭儀武氏提起,武氏感謝孫思邈治療兒子李弘,而這也跟孫悠然有很大關係,為孫悠然說話道:“陛下,臣妾雖然愚昧,可這事還算有些看法。錢塘侯隻喜歡研究技術和悠遊,聽說他連家都是他夫人打理,他這樣的性子當然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這樣的規劃上。反正朝中有許多人都能夠完成這個規劃,他隻要提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建議,讓朝堂上的官員去完成就可以了。況且,朝中官員經驗豐富,他也未必能夠做出一個更好的規劃出來,畢竟他太過年輕,沒有經驗,一個人的心思有限,他也不可能樣樣都精通。”
李治道:“也是啊,他現在畢竟還未及冠呢。他這個年紀能夠做出這麼多事情,簡直就是不可思議。他還說過術業有專攻的話,在他看來博學本身就是騙人的,博學就是雜而不精,什麼東西都隻是稍稍涉獵,一輩子也就是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尷尬局麵,甚至還沒有下做得好,比如精於打仗的將軍去管理民政,管理民政的官員去帶兵,除了覺絕少數兩者都精通的人能夠做得好,絕大部分人都幹不下來,這樣不但是朝廷的損失,也是他自家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