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愛在人間
早朝時候,李治拿著李湖寫的文章道:“各位愛卿,朕昨晚接到錢塘侯孫觀送來的對洛陽城內的調查報告,報告後麵附得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愛在人間》。大家聽聽,對於這篇文章提到的問題給出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
“朋友,你是否每天在為要吃什麼珍奇美味而苦惱?你是否總是在為穿哪一件衣服才美麗而糾結?你是否經常在為府邸院子不如意而煩躁?在你為這些不如意心情變壞的時候,有人正在為有什麼東西能填填空癟的肚子憂愁。
洛陽城外五十裏有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周莊。莊子裏住著二十多戶人家,都是貧窮的農戶,其中有一個隻有母子兩人的家庭,母親馬氏帶著年幼的孩子周田,幾年以來一直過著貧寒的日子。
貞觀二十一年,朝廷因為遼東戰事大舉征兵,周田的父親周虎上了前線,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馬氏帶著五歲的周田,為了周田能夠吃飽,馬氏每天從早忙到深夜,小周田也乖巧的跟著母親忙前忙後。然而,馬氏幸苦勞累得到的微薄收入還不夠女子兩吃飯,馬氏總是吃很少就跟孩子說自己飽了,一個勁的讓孩子多吃一點。村子裏的鄉親們雖然日子也過得緊,看到母子倆的情形還是經常援助他們,可這也隻是杯水車薪,馬氏依然得繼續幸苦忙碌。
對於母子倆來說,最好的日子就是春天和秋天。每當春天萬物複蘇,野菜開始冒芽的時候,馬氏就拿上鋤頭籃子帶著小周田去采野菜,雖然難以下咽,但它能填肚子;秋天野果成熟了,這也是馬氏和小周田重要的口糧。地裏收獲的糧食,要吃一整年,所以能夠有其他東西吃的時候,糧食就隻能吃一丁點,所以,春天野菜糊糊,秋天野果當頓是他們家幾年來的菜式。
然而,就算這樣想方設法勉強解決吃飯的問題,可是穿衣呢?住房呢?母子兩人最痛恨的就是難熬的冬天。他們隻有單薄的麻衣,所以冬天很少出門。不過,他們住的草房還是周田父親在家時候蓋的,這些年雖然鄰裏幫著翻蓋了兩次屋頂,可是一到冬天寒風呼嘯,風從縫隙吹進來,透過單薄的鋪蓋帶來刺骨的寒冷。
……
就算如此艱難,母子倆仍然一年年的過來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小周田一天天長大,能夠幫助母親多做些事情的時候,母親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浪急又遇打頭風,支撐著這個飄搖的家的母親病倒了,小周田急著找來走村串鄉的郎中,可是郎中也無能為力,隻能建議把病人送到洛陽醫治。在鄰居的幫助下小周田湊到了半吊錢,帶著母親上洛陽看病。由於錢太少,是母親的救命錢,小周田一路隻能吃相親們急著趕出來的幹糧。到了洛陽一路求醫,然而,身上的錢還不夠母親一副藥的錢,盡管小周田為了母親下跪祈求,可是還是沒一個醫館願意為母親治病。不得已,小周田隻能帶著母親回到家裏,求了一個走鄉裏的郎中開了一個方子,把母親托付給鄰居自己上山采藥來給母親治病。
郎中的天職是治病救人,治病收錢純屬規矩,但是,郎中也必須有醫德啊,在你能花費一點藥就能救治一個病人的時候,隻是因為病人沒錢就眼睜睜的看著病人死去,這不是郎中該有的道德。我把從事治病救人的人叫做醫生,醫生的意思就是醫治生民,在醫生的眼裏生命才應該是最重要的,有生命才會有一切。不為良臣,便為良醫。這句話雖然有些偏頗,農人商賈等也同樣在為國家做貢獻,可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良臣引導著國家順利地前進,而良醫主宰著所有人的生命。所以,醫生是非常重要的職業,而這個職業對從業者品行要求非常高,不能漠視生命。
由於沒有錢,小周田不顧蛇蟲虎豹的威脅,毅然進山采藥,期間凍餓、受傷小周田也沒有退縮,甚至一次還是遇到幾個獵人才擺脫兩頭狼的威脅。然而,藥方不對,盡管小周田如此不顧一切,母親的病依然毫無起色。
……
我想,小周田的求醫之路雖然解決了,可是,整個大唐到底有多少個像這樣沒錢治病的家庭?還有,整個大唐有多少個這樣貧寒生存的家庭?
我們大唐開國三十多年了,這樣的現象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繁榮富強的夢想多久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