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湖將身子靠在孫悠然身上,情緒有些低落的道:“我聽得噓惶。老實說,要是你真是這樣,現在的我當然不會委屈自己,可是當時我不懂這麼多,為了家裏能過得好些,我還是得嫁過來。我們女人怎麼這麼慘呢,嫁了不喜歡的人男方不同意又不能退親,隻有痛苦一輩子;而你們男人呢,娶了不喜歡的可以休妻,就算因為其他原因不能休妻也可以娶小妾。”
孫悠然道:“這很正常,現在是男權社會,男人考慮問題當然從男人的角度考慮,忽略女人是習慣性的。隻有讀過書的女人多起來,並且參與到朝廷事務中去,時間長了就一定會提高女性的地位。不過,這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上千年。”
李湖道:“好漫長啊!算了,不管它了,隻要當下過得好,以後家人兒女過得幸福就行了。至於提高女性地位的事情,還是讓其他女人去做吧。”
孫悠然笑道:“其實還是有保護女人的規定存在的。西周就有了‘七出三不去’的道德規範,去年長孫大人等主持修定律法,正式把它作為法律了。一般來說,女人隻要沒有犯‘七出’之條,那夫家也不能隨便休妻的,還有‘三不去'也管著男方呢。當然,對於那些敗壞道德倫常的,就沒必要保護了。不過‘七出’裏麵有些也值得商榷,先說‘有惡疾’這一條,如果已經娶進家門,那就算有惡疾也不應該休掉趕出家門,讓其自生自滅。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男女雙方能夠麵對麵相互了解;再說‘妒’,妒忌男方娶妾這是很正常的事,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家相公隻有自己一個妻子?第三,無子。這一條就更沒人性了,說規定年過五十無子可去,然而,夫妻生活幾十年難道一點感情都沒有,就可以離婚?不是流行娶小妾嘛,有後就行了唄。這簡直就是教人學壞,教人忘恩負義。”
李湖道:“這就是不公平的地方。說來應該規定男子隻可以娶一個妻子。”
孫悠然笑道:“原來夫人也是房家老夫人的粉絲呢,不過這話就說錯了。從男方來說,這些有權利製定條律的人當然不能斷了自家娶妾的後路;從女方來說,許多更希望能夠進大戶人家做妾,享受榮華富貴;從男女比例來說,這年代戰爭頻繁,大量男子在戰爭中戰死,男女比例失調,如果男子都隻能娶一個夫人,那剩餘的姑娘怎麼辦?所以一夫一妻多妾能夠
避免女子終老娘家,還能夠增加人口。雖然說‘存在即是合理’這句話有些片麵,但是流傳下來的道德觀念、處世方法等等,都是經過前人無數的經驗教訓得到的,也許有的不再符合當下時代,有的現在看本來就是錯的,但是人事不斷進步的,前人沒有今人見識多,錯了很正常。但是今人如果不會變通,隻會拿著前人的經驗來當教條,那就弄錯了先人的用意。《易經》就是講順應事物變化發展的,易,就是變化。時移世易,很多東西在此時是對的,但是在另一個時候又是錯的。就像剛才我們說的多妾製度,如果國家長期穩定幾乎沒有大的戰事,那又會多出許多光棍出來,不說減少人口增加等等小事,隻是有大量的光棍存在也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
說到這裏,孫悠然道:“話扯遠了。李端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的事情終究還是要他自己去選擇,當官這個事情倒是可以幫他一把,不過最好還是搞技術這方麵的,這樣離權利中心遠些,檔不著人家向上拚殺的路,安全得多。你也去跟李端好好商量商量,說不定他不想做官呢?沒有娶月兒的想法呢?”
李湖不高興道:“你是不知道他對月兒有多好,他還從來沒有對我這個做姐姐的這麼好過。”
孫悠然笑道:“你是他姐姐,以前多是你管著他照顧他,他的心裏你像娘多過像姐,他見著你就像見到嚴厲的母親,除了心虛就沒有其他情緒了。再說,還有我嘛,他怎麼會自找沒趣呢。不說了,走去看看伯獻他兩個在幹啥,或許還得去救伯獻的命呢,他夫人對他要求是不是太嚴了點?我覺得他已經做得夠好了,這些年既沒有上過青樓,也沒有經常打架,都
這樣了還要怎樣?如果我在伯獻那樣的家庭長大,我想我肯定不如伯獻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