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吳家寨(1 / 2)

第二十二章、吳家寨

在邙山玩了四天,大家又回到洛陽開始城外的調查。城外調查的主要目標是農村狀況,按後世流行的說法,叫“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從環境氣候、資源分布、農村麵貌、農業生產、農民生存狀態幾大方麵入手,學生們在長安時就已經對長安周邊的農村做過一次調查,所以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按部就班的進行。

隨著調查的深入,學生們發現這邊還有很多農民還沒有采用長安早已經普及的技術,偏遠地區尤其如此,經過交流學生們知道了原因。

官府雖然派人傳授過新犁技術,但是這些村子不但缺少馬,牛也不多,好些人家多是用人拉犁耕地,所以雖然使用了新式犁,耕地效率並沒有提高多少。肥田技術倒是都在使用,不過卻連營養球都沒有聽說過,幾個帶隊的老師都不約而同的像孫悠然報告了這一情況。

孫悠然接到消息後,決定在調查過程中傳授技術,並且親自跟著一隊調查小組行動。

他們去的村子叫吳家寨,村裏大部分都姓吳。孫悠然一行還距離村寨很遠,就看見寨子裏人影晃動,到了村口一群人已經等在那裏了,不過好些人一臉的緊張。孫悠然見此,遠遠下了馬,走過去拜見老族長,不想老族長顫悠悠的拱手道:“老朽吳之禮,是吳家族長,不知官人到我吳家寨子有何事?”

古代由於醫術落後、營養不均衡,長壽的人非常稀少,上了八十歲就是資曆,不但見官不拜,見了皇帝也可以不拜,每年官府還要送東西給他們。孫悠然一看老族長的做派就知道他超過八十歲了,忙下拜道:“晚輩孫觀,字悠然,不是官員,晚輩是帶學生到這裏來做調查的。”說著拿出官府出具的公文遞給老族長。

老族長接過遞給左邊扶著他的人道:“吳慶,你看看。”然後對孫悠然解釋道:“老朽年紀大了,不中用了,眼睛不行了,耳朵也不太行了。看樣子,活不了幾年了。”

孫悠然忙勸慰道:“老族長,年紀大了身體當然比不了年輕時候,不過您老這身子骨還硬朗著呢。”

吳慶看過公文道:“爹,確實是官府的公文。”老族長聽了臉色明顯放鬆了許多,孫悠然一見忙叫大家見過禮,然後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到這裏來的目的,老族長見一群人有規有矩,點頭同意了。

孫悠然謝過老族長,上前扶著他道:“老族長,我們的調查短時間做不完,不如我扶您老去休息休息。”

老族長聽了孫悠然的話,跟兒子道:“吳慶,你在這裏幫忙。還有安排各家做飯。”二三十個人的飯食吳家寨子雖然提供得起,不過要叫寨子裏的農戶出就農戶以後就隻能吃糠咽菜了,老族長叫吳慶安排做飯的意思就是需要的東西家裏出。

孫悠然道:“老族長,鄉親們生活困難,我們吃飯就得付錢。告訴他們,有什麼就吃什麼,不必要講究。”

吳慶道:“那怎麼能成呢?都是下苦人,吃食太過粗糙了些,怎麼能拿給你們讀書人吃呢。我看這樣,從家裏拿些米麵肉菜到農戶家裏做。”

孫悠然道:“也好,那我也不虛偽地推辭了。”又感歎道:“我生在富貴人家,吃的都是好的,讓我吃還真吃不下去。我的這些學生也是農戶的孩子,幾年前日子也比這裏的農戶好過,雖然達不到大米白麵,但是也比吃糠咽菜好很多。這幾年莊上改進了耕作等技術,再加上莊上經常修建房屋,生活都好了。要讓他們吃糠咽菜,怕是他們也不願意。”

吳慶吃驚道:“你說這些學生都是農戶的孩子?這可了不得,農戶都供得起孩子讀書了!”

孫悠然笑道:“這些孩子讀書都是不要錢的。這幾年我莊上的莊戶雖然辛苦,但是收入也不錯,孩子都進了學堂,家裏養著這些不做事的孩子,還把房屋翻新成瓦房了,這就是我們到這裏傳授技術的原因。雖然有些項目這裏沒辦法開展,但是還是能夠讓農戶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外麵離洛陽近的村子早就學會了,這兩年生活也好了許多。”

老族長道:“原來如此,我隻從官府得知他們上交說的賦稅增長了,還不知道是學了技術改變了種田方法。吳慶,你安排寨子裏的人都去學,誰要是學不會,我老頭子打他屁股。”然後向孫悠然道:“走,到老朽家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