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邙山之旅
邙山氣勢磅礴,土質深厚,是古人理想的長眠之地,而且影響深遠。現在蘇杭還不發達,還在叫姑蘇和餘杭,姑蘇就是金庸大俠筆下的慕容家住的地方。慕容複報名號時都是說姑蘇慕容複,當年孫悠然聽著“姑蘇”這個地名覺得很好聽,還奇怪姑蘇為什麼會有太湖呢,本以為是蘇州一個小地名,後來才知道蘇州以前就叫姑蘇。等到後來蘇杭發展起來,成為景色秀麗、無產豐富、人文薈萃之地,最終留下了“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名句。
既然要去邙山,那在客棧憋了好幾天的狼狗就能跟著去撒撒歡,活動下身子骨了。
孫悠然看著幾隻好像在做監獄的家夥,覺得自己當時沒有考慮到它們,當時應該在城外住下,這樣它們才有活動的地方。
在向導的帶領下,一群人騎馬的騎馬,走路的走路,後麵還跟著雇來的運帳篷等物品的馬車向邙山進發。
一路上孫悠然和程初兩人的狗都跑前跑後的撒歡,到了山腳,馬車無路可走了,一群人分著把馬車上的東西帶在身上,開始向上攀登,而一群早就憋壞了的狗早已鑽進灌木叢中消失不見了。
進了山,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這方麵程初非常積極,他本就想要進軍中,隻是因為老爺子的阻撓才沒能成功。可是對軍事感興趣的他就算不可能進入軍中,也不放過任何學習軍事的機會,把這次搭野營帳篷當成軍寨來弄,還找了禁衛領隊千牛郎將楊騫做參謀,指揮著學生搭建營地。
正忙著呢,就聽到了狗叫聲,很快,一群狗就出現在大家視線裏,每一隻後狗都叼著獵物。邙山這段距離洛陽很近,而且經常有人過來打獵遊山,山上基本沒有大型的野獸,更別說猛獸了,所以,獵物也隻是小型的動物。
學生們按照程初的布置搭建好帳篷,幾個小時已經過去了。要不是孫悠然見他們搭帳篷的速度太慢,帶著李湖他們做飯,可能中午還吃不到飯。
程初喘著氣過來,把身體摔在地上,接過夫人遞過來的水壺痛快地喝了一氣,嗓音沙啞地道:“指揮這些沒建過營地的孩子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孫悠然指了指程初脖子,問道:“伯獻,你嗓子怎麼了?”
程初沒好氣地道:“這幫學生沒見過軍營的模樣,我必須要一樣一樣的教他們,還要監督檢查,說得嗓子冒煙,然後就變成這樣了。”
孫悠然道,:“他們還是讀過幾年書的,要是剛從地裏放下鋤頭鐮刀進來的新兵,雖然又有勁又聽話,可是你說的他們不懂,那更難帶領了。難怪將軍都喜歡帶著親兵上任,原來這樣容易指揮啊。”
程初到道:“親兵的作用還不止如此,如果遇到戰事吃緊,作為將軍要想鼓起士氣或者突圍,都得靠親兵打頭陣。當年高麗之戰爺爺斷後就是靠手中的親兵殺潰追兵,力保大軍不失,順利撤回來。”
親兵在古代是很特殊的,他們大多都是將主從軍中挑選出來的或者家族培養出來的,他們沒有官職,在軍中卻代表著將主,他們享受著比一般的軍士更好的待遇,也受到更嚴酷的訓練,不過,付出與回報總是正相關的,將主給了他們優厚的待遇,他們在危急關頭也得拿命回報。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職業,所以有很多軍士都願意成為親兵。親兵就算戰死,隻要保得將主不失,那妻子兒女也無憂了,將主會安排好一切;如果年老不能提刀上戰場,也能在將主家裏混個衣食無憂。孫悠然莊子上就有許多當年孫觀爺爺親後人,黑子就是其中一個,他一身功夫是家傳的,孫悠然還真沒見過幾個比黑子身手好的人,可見當年孫觀爺爺的親衛身手不凡。
沒有桌子板凳,大家端著大飯碗自己盛了飯就席地而坐,圍成一堆堆的,邊吃飯邊說話。程初十三香的味道,說道:“悠然,這個十三香用了味道確實是太好了,不過你為什麼不公布十三香的材料啊?這一來不是隻有少數人得用嘛。”
孫悠然笑道:“平民百姓能吃飽就不錯了,對調料,尤其是價格高昂的十三香沒有興趣的。如果我把方子流傳開來,那也隻是滿足了有錢人的口腹之欲。既然如此,我還不如保密呢,每次把製成的十三香拿去送人,都是最受歡迎的禮品。如果有人香煙得到十三香的方子,那隻要找個鼻子靈敏,有分辨草藥經驗豐富的人仔細研究就能分辨出來材料的種類,然後做對比試驗,很快就能複製出來了。當然,花費不小而且沒有多大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