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豐收和打獵
時間一晃就到了秋收的季節。這段時間程初和秦鈺成了親,孫悠然當然要前去祝賀。期間還主持建起了牲口棚,主要是養牛、馬、驢,專門請了一個獸醫照料。這時候還不流行穿牛鼻子,孫悠然又傳授了這項技術。還翻修了莊子裏的路,雖然隻有碎石、石灰這些,沒有水泥、瀝青,可大石碾子壓成拱形的路麵,兩旁挖出排水溝,也算是好路了,比官道還高級。至於河上的兩座石拱橋,也算是莊子上一大亮點。收割儀式也跟去年一樣,由老管家代勞。今年莊戶日子過得好,主家經常起個工程,去幹活工錢多,開始大家都換粗糧、麻布,後來換得多了就開始接受錢。再加上最近看麥子高粱的長勢,今年定是個豐收年。隨著老管家跳神儀式結束,麥收正式拉開序幕。天蒙蒙亮就下地,一直幹到天黑,吃飯都是帶到地裏去。麥子高粱收回來,曬幹脫粒在曬。麥草高粱杆也曬幹當牛馬過冬的草料或者燒柴。稻子也收了回來,這可是孫悠然家的主食。他可不習慣一直吃麵食,這一年多都是吃米,連管家、賬房,甚至程初秦鈺李端李湖都習慣了吃米飯了。
這天正是交糧的日子,老管家早早安排煮了幾大鍋骨頭湯,再做鍋盔。莊戶來交糧要在主家吃一頓。根據先前打下來曬幹後計算,今年麥子比往年多收了三成,高粱更是從畝產三石增長到五石,稻子也豐收。而且今年沒有地輪休,這一季產的糧食比往年一年的都多,這下莊戶日子更好過了。五千三百畝地,一百多畝水田,種了三千來畝高粱、兩千來畝小麥、一百多畝水稻,其他油菜這些也有幾百畝。按現在的糧價,其實也賣不了多少錢。但這是實打實的東西,看著滿倉的糧食,比看著滿倉的銅板心中更踏實、更喜悅。
交糧的莊戶漸漸的來了,賬房早支好了桌子,賬簿是孫悠然教的表格。拿起毛筆,開始按姓名填寫。張老三,種地幾畝,交租多少。李老實,種地幾畝,交租多少。旁邊放著的鬥也不用,看一眼差不多填好就完了。莊戶邊吃邊交,倒把賬房忙得團團轉。一點也沒有後世文學作品中那種逼死人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地多人少,民風淳樸,全國統計人口,加上黑戶怕也隻有不到四千萬。整個唐朝人口高峰是李隆基時候八百三十萬戶,就算一戶十口也隻是八千三百萬人。而隋朝楊廣那時有八百九十萬戶。人口資源太少了,江南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嶺南更是還處於蠻荒境地。從秦皇派兵五十萬下嶺南,因為改朝換代停止開發。漢朝也占據了嶺南,叫交州,但也沒有開發,主要是氣候原因。後來三國時就在長江兩岸廝殺,五胡亂華也在這裏廝殺,隋末唐初也在這裏廝殺。長時間的****使得江南都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宋朝的時候雖然有一揚二益的說法,但揚州也隻是經濟繁榮,還有大片大片的深林占據著原本的良田。不過江南也算是開發出來了。而嶺南,明朝才算是個樣子。這樣以人口算來貞觀之治其實也沒那麼好,這時才兩三百萬戶人口。人少了,地夠種了,大家有吃的了,當然社會就穩定了,犯罪行為就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對外戰爭多,百姓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
用了兩天時間,交糧完成。接下來就是翻地種冬小麥,要把今年堆的肥上到地裏再翻地,然後下種。
這些就不需要孫悠然管了,現在正是打獵的好時候。雖然隻是打獵,沒身份的下苦人的生活手藝,程初也早就慫恿著去了。不過也得準備準備,要做些套子,還要找些老獵手帶著。
李端還小,三個表兄也要抓緊時間學習。這次就隻孫悠然秦鈺程初三人去。進了林子,孫悠然就跟秦鈺程初說道:“跟他們好好學學,這可是一門好手藝。”
程初大大咧咧道:“打獵有啥好學的,不就是下套子、看到獵物就射箭嘛。”
孫悠然笑道:“那也要知道在什麼地方下套子,如何接近獵物。像你說這樣,怕是餓死的多。我朝軍隊在平原上接陣倒是勇猛,但如果你被追到林子裏、或者把敵人追進了林子、又或者林子裏有埋伏,這就有用了。學會了觀察、偽裝、下套子這些,隻要林子足夠大,幾十倍的敵人也困不住你,也許還會被你一一斬殺。這適合小股部隊行動。”
秦鈺聽了連連點頭,這可是一個保命的手段,也是一個有效的攻擊手段。
三人就跟著老獵手學習如何觀察獵物留下的痕跡,下套子該怎樣下,如何接近獵物,如何辨別方向,各種動物的習性,如何掩藏痕跡。孫悠然也半懂不懂地跟大家討論如何偽裝,簡單的手語。
這一次進山孫悠然早有準備,所以鹽帶得多,米帶的少。開始還有飯吃,幾天後飯沒有了,隻有鹽。要吃就找野菜、打獵。程初的夢想就是金戈鐵馬,所以學得拚命。秦鈺得振興家門,以後要進軍隊。孫悠然卻既不想進軍隊賣命,也不想從政勞心勞力。所以,他除了經常提些新點子,進步卻還沒有程初快。
一連二十來天,雖然沒有走多遠,可學到的東西非常多。直到抄了一窩狼後,孫悠然才提議回轉。主要是這一窩四隻小狼還沒有睜眼,正適合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