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與保護並存的濕地公園
城市的急劇擴張,使得更多的濕地被包入城市區域,城市不合理的開發行為導致了城市濕地功能的退化甚至消失。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而濕地公園的出現很好地緩解了開發與保護濕地的矛盾。
濕地公園是一種類似小型的自然保護區的地方,不同於一般意義的自然保護區和公園,它是兼有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功能的濕地景觀區域。城市濕地公園不僅可以保護濕地的生態環境,也可以為人類提供一個休閑人文的旅遊休憩的環境,同時其遊憩功能也為城市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根據《濕地公園管理辦法》,濕地公園分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國內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屬於典型的位於城市邊緣的次生態城市濕地。其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深厚,曾與西湖、西冷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近年來該濕地的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和諧發展的先進經驗引起了極大關注。該項目的科學規劃、成功運營,在很好地保護了濕地環境的同時為杭州的旅遊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動作用。
西溪模式可概括為:根據國家的濕地公園試點要求,堅持“生態優先、最小幹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六大原則,全麵加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濕地生態係統的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係統的各種功能和效益,積極進行生態係統保護、園區環境修複、法規條例製定等。
西溪濕地公園的策劃主要考慮到了三方麵的因素:一是基於濕地自然生態,充分體現濕地特點。主要項目有陸地和水上濕地自然觀光、觀鳥、觀魚、觀蟲等,利用濕地進行自然知識和生態知識的教育,建造了中國濕地博物館;二是選擇性保留原有民居,西溪濕地是將農居建築分為搬遷型、控製型和聚居型三種類型來處理,尊重和挖掘民俗。民俗旅遊項目包括農居、農具參觀,每年開展的柿子節、龍舟節等;三是放在杭州市城市公園體係中來策劃、設計遊憩產品,深受杭州市民和外地旅遊者的喜愛。西溪濕地通過差異化來實現與城市其他旅遊區的一體化,已經形成西湖、西溪濕地、西冷印社杭州“三西”品牌。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建立和發展,涉及到政府、百姓、原住居民、經營組織等多種實體利益,不僅要公眾利益、原居民利益、社會團體利益兼顧,還要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平衡。要達到這一點,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長期的實踐中,西溪濕地公園取得的經驗,值得擁有濕地資源的各省市相關單位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