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漆藝術品中“留黑”與漆色彩髹塗
“色彩”在構成研究中有“色”與“彩”的區分,黑、白為色,有明度之分,紅橙黃綠青藍紫為彩,有色相之分,“色”與“彩”的結合美化了世間萬物,“留黑”與漆彩的結合完美了畫麵。“留黑”烘托漆彩的豔麗、美妙,光澤無限,黑漆中包含了一切色彩,包羅萬象,白色排斥了一切色彩而孑然一身,它孤傲的性格促使它無法為其它的色彩添光添彩,而黑卻恰恰相反,它吸納了所有的色彩,包容了一切,成就了它的黑,也成就了它的沉穩和大氣。
從考古學家挖掘出的第一隻朱漆木碗上我們發現了以紅漆為主、“留黑”為輔的藝術形式後,又陸續出土了漆器的日常用品、祭祀用品到現在的漆畫、漆屏風,黑漆一直都統治著漆器的色彩,無論出現怎樣的豐富色彩也永遠無法取締黑漆在漆藝術品中的崇高地位。我們在看喬十光先生的漆畫作品《苗族少女》(圖②),畫麵中,黑與彩的對比,生動活潑,自由流暢,朱漆在“留黑”底的襯托下鮮豔奪目,朱漆與黑漆這兩者結合在一張畫中,強烈的對比,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沒有讓人感到色彩的雜亂,反而感受到作品強烈的生命力。
(三)、漆藝術品中“留黑”與金銀、螺鈿鑲嵌
金銀、螺鈿等鑲嵌漆藝在製作工藝上複雜細致,要經過數十道的繁雜工序,在用料上也非常講究,製作出來的藝術品古樸雅致、圖案高雅、手感細膩,最主要的是構造精細,選形打磨均不能馬虎。它也是我國特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曆史價值。
金銀與螺鈿的特點是色彩絢麗,金銀的金屬光澤是其它器物無法取代的,“留黑”與金銀鑲嵌的形式起到了調和的作用,使得黑漆完美地包容了金屬的刺目,給與了它溫潤的高貴的色彩。螺鈿的色彩不似金屬那樣冰冷、耀眼,它斑斕的色彩變化無窮,每一角度的改變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它的色彩中融合了大千世界的所有光芒(圖③)是揚州的螺鈿鑲嵌漆瓶,在“留黑”形式的基礎上,黑瓶的黑底包容了螺鈿的所有色彩,螺鈿耀眼的光芒被黑底沉穩的基調調和,漆藝作品顯得更加的沉穩,璀璨的色彩下黑色永遠是它們堅強地依靠。
三、漆藝術品中“留黑”形式與漆韻表現
漆藝術品中“留黑”形式充分體現了漆的本質,漆的氣韻,從最初的采割漆液,從漆樹上流淌下的乳白色就慢慢地變為褐色,深褐色的漆液通過攪拌越來越深沉、濃鬱,散發著神秘的生命氣息。黑漆是大漆最常見的色澤,黑漆處理的漆藝術品漆味更濃,仿佛經過千錘百煉後的沉澱。其它色澤的大漆作品,雖然光彩流離,色澤鮮豔,但是在活潑中少了一份內斂,彩漆器的身上缺失那種百轉千回的韻味,可是一旦有黑漆的“留黑”形式在器物上體現,瞬間就顯現了莊嚴渾厚之美,因此留黑的黑包容一切彩,集彩於一身,遐想無限,在溫文爾雅中卻不失活潑,我們體會到了大漆內斂韻味,也感受到了中國式的儒雅氣息。
總結
在漫長的藝術長河裏,漆藝術品的存在見證了曆史的發展與變遷,同時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獨特的“漆性”與“漆味”展現了自身璀璨的藝術魅力。隨著時代變遷,漆藝術品也緊跟藝術潮流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留黑”已經不再是藝術品唯一的表現方式,七彩的色澤賦予了漆藝術品多變的生命體驗,然而,無論外麵的世界多麼精彩,最初賦予它生命的“留黑”藝術形式永遠是漆藝術品中最重要的依靠。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