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鐵路史的又一重要路徑
文藝廣角
作者:劉建鎳
對人對事,人們常說:“第一感覺還不錯。”第一感覺的好壞,時常引起人們的興趣、好奇,並不斷在探尋原委的路上行進。中國鐵道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大型畫冊《百年軌跡》就是一本能夠喚起人們強烈閱讀興趣的優秀作品。其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大氣而不失其典雅,莊重而不失其靈動,厚實而不失其精妙,紀實而不失其藝術……《百年軌跡》呈現的是沈陽鐵路局的曆史,讀後卻深感,這也是了解中國鐵路曆史的一部鴻篇巨製。因為沈陽鐵路在中國鐵路史上難以替代的代表性彰顯了這一特征。一冊《百年軌跡》在手,中國鐵路壯闊曆史的重要風景悉入眼底。
120多年的沈陽鐵路曆史,千頭萬緒,紛繁複雜,如何將其清晰而深邃地用圖文予以呈現、訴諸讀者,這是個頗費思量的大難題。如果這個難題處理不好,就可能成為史料的堆砌。然而,《百年軌跡》嚴格遵循曆史規律,不虛美,不隱惡,鮮明地用中國鐵路人特有的智慧、創造和精神,把眾多的人、事、物三者有機地統領起來,使得整本畫冊有靈魂、有骨架、有血肉,不散亂,無重疊。
今天的輝煌、先進、勝利、強大,都是昨天的平淡、幼稚、教訓、失敗的演進結果,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更沒有明天。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也無法逾越這一規律。問題在於,怎樣對待曆史,一言蔽之,是把曆史作為寶貴財富滋養人們的心田,還是將其作為包袱束之高閣塵封起來。《百年軌跡》的精短文字、珍貴照片,從不同角度、無聲勝有聲地述說著中國鐵路的曲折曆史,乃至與中國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說到鐵路,人們首先會想到轟隆馳騁的火車頭,《百年軌跡》正是從火車頭開篇,一台台美國、德國、日本、俄國、蘇聯、中國等國家在各個時期製造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完全不同的壯觀火車頭一一“登台亮相”,讓人不得不仔細從中回望身後一百多年來的曆史軌跡。極富吸引力、衝擊力和感染力的火車頭圖像,令人拍案稱奇;這個“龐大的豐富家族”曆經風雨歲月還能如此完好和完整,實屬不易。火車頭向來給人以力量和速度的感覺,也可說是鐵路人的精神象征。鐵路,及其在兩根鋼軌上穿梭往來的客貨列車是“陸地上的大力神。”它們的身軀之龐大、力量之龐大、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多方麵的影響之龐大、推動之快速,在陸上交通工具中至今仍無匹敵者。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日夜轟鳴在中華大地上的機車都是“外國造”,新中國建立後,機車、車輛和不斷在神州大地上延伸的鐵道才完全銘刻上了“中國人民”的閃光字樣。從《百年軌跡》的機車篇章裏即可看到中國鐵路發展史的主要脈絡。一百多年前,國弱民窮,受欺淩、遭壓榨、任宰割,這樣的屈辱隨著“東方巨人”的站立而日益改寫。跨越三個世紀的沈陽鐵路曆史,在《百年軌跡》中得到酣暢表現,尤其是中國人民不畏艱難、百折不撓、創新奮進的精、氣、神成為回蕩於畫冊中的主旋律—那是一種永遠打不倒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