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PO“稅變”內部之道(3 / 3)

稅收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原有若幹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後有關事項處理的通知》(國稅發[2008]23號)第三條有明確規定:2008年後,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性質或經營期發生變化,導致其不符合《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條件的,仍應依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補繳其此前(包括在優惠過渡期內)已經享受的定期減免稅稅款。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實際經營期不滿10年的,應當補繳已免征、減征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分析點評

恒立油缸涉嫌偷漏所得稅金。2011年5月就在恒立油缸過會前三個月,恒立投資受讓申諾科技100%股權經過上述股權轉讓,恒立油缸已不再是真正的外商投資企業,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純屬違規。

偷漏稅金,難逃其咎。陸偉立從2005年進入恒立有限到2009年完全退出時,其實際經營期並沒有滿10年,按規定恒立油缸需要補交稅款。

公司股權更迭的軌跡表明,恒立油缸在2009年10月之後就已不屬於外商投資企業,因而不能再享“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可以肯定的是,上述疑點一旦坐實,恒立油缸除要受領一張逾億元的補交稅單外,上市之路恐現僵局。

五、羅萊家紡:偽高新企業 享稅率優惠

案例概述

取得高新技術企業名號的上市公司可謂林林總總,羅萊家紡堪為典型。2010年6月23日羅萊家紡披露,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稅局在對公司進行2009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時,因2009年9月公司上市,導致外資股比例由上市前的25%下降至18.7484%,要求公司按照國家稅務總局有關文件規定,從2009年度起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不再享受優惠過渡期稅率,統一按企業所得稅率25%申報繳納。這一結果導致羅萊家紡2009年度和2010年一季度分別增加繳納企業所得稅費用750萬元和123萬元,相對應的淨利潤也下調更正。而羅萊家紡早在上市之前,就被質疑利用假外資參股達到避稅目的。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羅萊家紡4月19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自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當年起(即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享受15%的稅率優惠政策。今年4月份已經公布年報的羅萊家紡,隨後披露收到《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公司自2010年起三年內享受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為此增加2010年合並報表淨利潤30579008.18元,從而使得2010年EPS增加0.171元。

稅收政策

根據有關規定,凡通過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其所得稅稅率可在三年內由25%減免至15%。

分析點評

偽高新”亂象,高新評定究竟有多混亂? 2009年6月,國家審計署對 2008年通過重新認定的高新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並披露了虛假高新企業逃稅情況。在審計署抽查的116 戶企業中,有85戶不符合條件,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占比高達73% 。

經濟利益的驅使:高新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5%降至15%,這10個百分點就意味著這繳納40%的所得稅,無疑讓眾多加入高新技術行列的上市公司利潤增厚不少。事實上高新技術企業帶來的由25%減按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動輒占到企業淨利潤10%以上的稅收優惠,對於急需做業績上市圈錢和繼續圈錢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也導致很多不符合條件的企業鋌而走險,並派生了相關利益鏈。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稅收優惠,國家及地方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有專門的科技創新政策扶持,在企業投融資、土地、工商等方麵都能得到實惠。

稽查力度日增:證監會正日益加強對創業板稅收優惠的嚴查力度。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屢次在溝通會、保代會上強調,針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稅收優惠,企業應保證下一年度不存在被終止的情形;對於偶發性的稅收返還、減免等,計入非經常性損益,扣除後仍須符合發行條件;若上述稅收優惠占淨利潤之比達到 30% 以上,將被認定為嚴重稅收依賴。

(作者單位為深圳稅橋稅務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