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2 / 3)

製約會計信息質量的薄弱環節

盡管會計信息質量如此重要,但是存在於企業管理過程中的一些薄弱環節仍然製約著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會計基礎管理工作較為薄弱

會計基礎管理工作包括機構設置、人才建設、製度建設和內部控製等方麵。

機構設置。許多企業的財務崗位設置不夠明確,崗位職責不夠清晰。具體而言,一些財務崗位尚缺乏相應的崗位說明,尤其是對於新入職的財務人員沒有給予足夠的上崗指引,導致崗位責任不明確。實際上,一些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滑坡,與規模擴張等原因造成的人員流動性較大,新上崗人員不能立即進入角色有著直接的關係。另外一些財務崗位的製度、流程和規範還不夠完善。比如會計報表編製等重要崗位未建立相應的應急機製,無法應對財務人員突然離崗等突發狀況。再比如有些單位未建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考核評價製度,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沒有和員工績效掛鉤,因此硬約束不強。

人才建設。許多企業的財務人才隊伍建設薄弱。一方麵,財務人員的數量匱乏,一些企業集團從總部到各子(分)公司都出現財務人員緊缺的局麵。而更為嚴重的方麵則是,財務人員的質量不足以應對管理層對信息日益精細的需求,不能夠肩負起集團管控的重任。造成財務人員質量遲滯不前的原因之一是對財務人員的培養缺乏長效機製,師傅帶徒弟的模式目前還比較普遍。

製度建設。目前許多企業的財務製度建設還存在漏洞和空白地帶。製度的缺失給企業集團帶來尤為嚴重的問題是子(分)公司各自為戰、自行其是,協同效應難以實現。例如許多企業集團內部子(分)公司之間收入和費用的計量與確認標準、核算流程、關聯方交易的核算時點和標準尚無統一規定。甚至一些企業集團在合並報表過程中即使對於同一交易,交易雙方出於各自利益訴求核算出的價格、交易時點和業務量都存在差異。此外很多製度僅僅作為“麵子工程”而存在,財務人員缺乏對其深入了解的同時,也缺乏對其執行情況的監督。

內部控製。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渠道主要存在於兩個方麵,一是在生產源頭,二是在加工過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控製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責任,還取決於與最終會計信息生成相關的一係列業務流程的管理。目前許多企業的內控係統尚未把這些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風險點考慮在內,致使會計信息質量在從生產到加工的全過程都麵臨較大風險。

集團化運營特征增加了對會計信息的管理難度

企業集團的財務數據與集團化的運營模式相匹配,呈現出專業化、多元化和一體化的特征,增加了會計信息質量管理的難度。

專業化是指會計核算的財務數據與其所在行業的高度相關性,即會計核算不僅要符合不同行業特殊的會計核算製度,而且還要滿足不同行業特殊的管理要求,包括對行業相關的經營數據的篩選、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為專業化的決策提供支持。專業化管理是企業集團化管理的必然產物,但是該特征卻對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麵要統一不同專業間的核算規範,另一方麵還要能夠反映出各種專業化服務所產生的費用,進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多元化是指由於企業集團經營的行業眾多,行業之間的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會計核算必須呈現出多樣性以適應不同行業的特殊核算要求。多元化管理是企業集團有別於單一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該特征要求會計核算必須高度整合,盡可能的統一會計核算科目體係和核算標準,既要滿足不同行業的核算要求,也要滿足集團總部的管控要求。

一體化是指企業集團在同一條產業鏈中涉及到的行業在業務上的高度整合。這種整合不僅體現在不同行業之間,也體現在行業內部,導致了企業集團內部交易的複雜性。一體化特征是企業集團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創造協同價值的重要來源,但是該特征卻要求在合並報表的內部交易與關聯交易抵消過程中,不僅要確保交易雙方對相關交易在會計核算上的同步和一致,同時也需要思考內部交易及關聯交易在抵消後的表述和列示問題。例如內部發生的修理服務在抵消後是應該單獨列示為一條修理費用,還是應該列示為修理過程中所發生的人工、材料和電費等具體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