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筆文房善畫龍
藝苑
作者:周兆涵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第二展廳櫥窗裏,陳列著葉挺將軍在獄中寫的詩歌、書信等手稿,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凝視。其中有一封給郭沫若改壽聯的短信,讓人感思良深。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沫若兄:
在囚禁中與內子第二次聚會,徹夜長談二十四小時,曾說及十五日將往祝郭沫若兄五十大慶,戲以香煙罐內圓紙片製一“文虎章”,上寫:“壽強蕭伯納,駿逸人中龍”兩句以祝,別後自思,不如改為下兩句為佳:
壽比蕭伯納,功追高爾基。
葉挺
卅一、十一、十四渝郊紅爐廠囚室中
這封不同尋常的短信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長葉挺被國民黨頑固派囚禁在重慶監獄裏寫給郭沫若的,是年為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即1942年。
在這之前,葉挺夫人李秀文第一次探監時,曾將葉挺在獄中手製的一枚“文虎章”帶出並設法轉贈給郭沫若。這枚“文虎章”是用一個香煙罐內的圓紙片製成的,正中用鋼筆橫寫著“文虎章”三個字,周圍環繞寫著“壽強蕭伯納,駿逸人中龍”十個字,背麵寫著“祝沫若兄五十大慶,葉挺”。此後,李秀文用紅絲線訂上佩綬,還用紅墨水加上邊沿,使其更加亮麗。對於這件再簡陋不過的賀禮,郭沫若接到後感歎地說:這樣一個寶貴的禮物,實在使我懷著深厚的謝意和感激,我感激得涔著了眼淚。
“文虎章”送出後,葉挺在獄中來去踱步,反複琢磨,認為這壽聯在用詞上還有欠妥的地方,旋即找來一紙片,寫了以上這封短信。過了不久,郭沫若從李秀文手中接到這封短信後,又高興,又感動,連連稱讚改得好。當時一位來賓看後讚歎地說:“將軍非徒知戰馬,操筆文房善畫龍。”大家一齊點頭稱是。
葉挺和郭沫若之間的友誼完全建立在誌同道合的理念上。1926年夏,郭沫若任北伐軍政治部副主任,與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葉挺一起討伐北洋軍閥。1927年他們又一起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郭沫若因寫了著名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被通緝,不得不再次流亡日本。這期間葉挺也因領導廣州起義失敗,受到黨內不公正的責難和共產國際的冷遇,被迫流亡到德國、法國等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們又相繼回國投身抗日報國。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郭沫若任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成為國統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在武漢大和街26號新四軍辦事處,葉挺與郭沫若交談之間,葉挺說自己很喜歡《論語》中孔子的兩句話:“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郭沫若隨即揮毫將這兩句話為葉挺寫成一幅中堂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