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江蘇海洋事業
蘇海杯·海洋島嶼與國防有獎征文
作者:錢春泰
長江邊上的華西村,是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村”,鮮為人知的是,華西村還以驚人的膽識和遠見進軍海洋,向海洋要產業、要財富,成為江蘇海洋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華西遠洋船舶公司擁有13艘大型遠洋運輸貨船,年運輸能力300多萬噸,航線遍布巴西、南非、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國家與地區;華西海洋工程服務公司擁有亞洲第一的起重工程船“華西5000”等海工裝備,進入海洋深水油氣開發等項目。下一步,華西村將著力建設一支具備年千萬噸運輸能力的遠洋運輸船隊,並組建一支具備300米水深作業能力的海洋工程船隊。
江蘇東部瀕臨黃海,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具有江海交彙的獨特區位優勢。省內大陸海岸線長954公裏,近海海域麵積約3.75萬平方公裏,海島26個,堤外灘塗麵積約為5000平方公裏,約占全國的1/4,沿海條件較好的海港港址14處。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正在實施之中,沿江海運航道條件將進一步改善。近海浮遊動植物種類繁多,擁有海州灣、呂四、長江口和大沙等漁場。沿海風能和海洋能資源、海洋旅遊文化資源等開發潛力巨大,海洋資源綜合指數位居全國第四,為海洋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近年來,在建設海洋強國的熱潮中,隨著沿海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江蘇海洋事業各個方麵均取得了顯著成就。
海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十二五”以來,江蘇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2%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近9%,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沿海沿江有7個億噸大港,數量位居全國之首,海洋貨物吞吐量超過16億噸。海洋船舶工業三大指標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其中造船完工量約占全國1/3。海洋工程裝備在建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居全國首位,無錫中船重工702所承擔了我國“蛟龍”號海洋深潛器主體研發設計和組裝任務,南通中遠船務交付了世界最先進的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鑽探儲油平台等海工產品,企業成功跨入海工裝備總承包商行列。江蘇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首個海上風電基地,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居全國前列,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6兆瓦風機在鹽城下線,高速齒輪箱、回轉支承等關鍵部件產量占全國一半。
海域使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江蘇全麵推進落實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權屬、海域有償使用“三項製度”,改變了海域使用無序、無度、無償的局麵。全力保障國家、省重點項目用海需求,全省共確權海域麵積50多萬公頃,征收海域使用金30多億元。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推進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的意見》和《海域使用權抵押登記暫行辦法》,全省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累計約150億元,為沿海開發創建了重要的融資平台。沿海各地在完善海域使用權物權製度方麵作了許多有益嚐試。南通市、連雲港市和如東縣成立了全國首批市級和縣級海域使用權流轉管理中心。沿海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相繼建立了海域使用權“直通車”製度,並積極探索海上構(建)築物登記製度。在全國首先實現沿海設區市、沿海縣(市、區)全部設立海域動態監管中心,率先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聯網運行的海、陸、空多維海域動態監管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