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進美:彩雲之南的金花姑娘(2 / 2)

當兵的“苦”,鄭進美比同齡的女兵們要體會得深,因為她不僅僅是要完成日常的體能訓練,而且還要在比武競技中“打硬仗”,然而,帶兵的“難”卻也讓她有了更多的感悟,她以“啃骨頭”的心態、“打硬仗”的精神,向困難發起新的衝鋒。

班裏有的女孩子在家沒吃過苦,嬌生慣養長大,不理解為什麼軍事訓練要那麼拚命,業務上還要那麼精益求精,沒有了父母的嗬護,也沒有了同齡人的“自由”——上個網、聊個天、看個電影、逛個街,似乎都是夢了。

遠離了喧囂,麵對的是軍營的枯燥;沒有了繁華,擁有的隻是軍營的清苦。

鄭進美帶兵的原則是:不落下一個人,不留一個死角,打開每一個心結。

對不願意參訓的“特殊”兵,鄭進美給了她們“特殊”的“禮遇”,陪著她們去衛生所看醫生,利用訓練間隙,還發揮自己會按摩的優勢,為她們緩解疲勞。她扛起她們的裝具,背起她們的行囊,跑在了她們的前麵,並用自己真誠的笑臉麵對每一個人。

鄭進美曾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寫道:“部隊建設中,單位與單位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每個人之間都是一麵明鏡,當我們麵對著鏡子照到自己蓬頭垢麵的時候,我們切不可摔鏡子以泄一己之私憤,倘若怨天尤人不知自改,甚至開始選鏡子來掩蓋缺陷,那隻能欲蓋彌彰。正確的做法是:沉下心來整理自己的儀容,彌補不足,改掉自身的毛病……”

改毛病,其實,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軍隊的管理和建設日趨正規化、實戰化,隻有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之處,才能對症下藥。

躲過初一,躲不了十五。鄭進美就用這樣的話來鞭策自己,鼓勵戰友。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也為了給自己的青春留下一串奮鬥閃光的足印,她投身到火熱的軍營中,與戰友展開崗位練兵的“比,學、趕、幫、超”。

身為班長,她以身作則。因為自己做不好,就不能開口要求別人。所以,自己先做到位,自己跑在了前麵,才能起到“頭雁高飛,群雁跟”的示範效應。

2009年,普洱軍分區組織了山丘叢林地演習,鄭進美帶領戰士們負責演習的通信保障工作。但演習中連續下了兩個小時的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距離保障點5公裏的深山之中的電纜線被洪水衝斷了,通信中斷。鄭進美帶領兩個男兵搶修線路,必須趟過一條湍急的大河,她二話沒說,就跳進水中,兩個男兵見狀,也隨即跳進河中,半個小時完成了搶修任務,使演習得以繼續了下去。

由於表現出色,鄭進美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她在日記本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名黨員,怎樣才能當好一名合格的‘八千萬分之一’?我願意把讀過的一段箴言拿來與所有共產黨員共勉——以生死與共的情感捍衛黨的形象,以嫉惡如仇的態度抵製腐敗現象,以守身如玉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率先垂範的行動影響身邊群眾!”

黨員的標準,刻寫在她的生命中。昔日的“校場英雄”變成了今日的“通信尖兵”。

2008年12月入伍的她,2010年12月,被普洱軍分區表彰為“愛軍精武標兵”;

2011年6月,榮獲成都軍區“優秀人才獎”;

2012年2月,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2012年3月,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稱號;

2012年8月,被推舉參加全軍和武警部隊“百名好班長新聞人物”評選活動;

2013年1月,她成為100名優秀班長中的一員,來到了北京。

從一個新兵成長為一名老班長,她帶出來的兵,都已經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每個人的青春都隻有一次,她的青春在軍營綻放。我們看得見她青春年華的充實,也感受得到她年輕的心充滿希望,更見證了她用汗水、心血和堅實的腳印走出來的青春足印,我們期待她能在綠色軍營再創佳績!

(責任編輯 束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