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陰要塞起義(下)
崢嶸歲月
作者:王剛
司令上山,坐鎮指揮。剛打完炮,大家正想鬆口氣,突然有人報告,戴司令從西山上來了。大家頓覺緊張,難道是二十一軍告狀,戴司令來興師問罪嗎?唐秉琳立即向戴講述了打炮事,戴聽後說:“夜間打炮有散布,他們陸軍不懂。”嘿!這個最頑固的要塞首領,竟變成了“一堵擋風的牆”。
戴戎光上山時,我就在路邊,眼看著一輛小吉普車、一輛中吉普車上下來十多個彪形大漢,全部有卡賓槍,有的還加一支短槍,氣勢洶洶。唐秉煜、李容有、我還有炮台衛士排長曹正海,不約而同聚在一起,商量對付辦法:由李容有、曹正海出麵,假稱司令到總台,其安全由炮台衛士排負責,請戴的衛士班到指揮所附近的原雷達隱蔽部休息,並給他們準備煙茶點心。然後,炮台衛士一班負責封鎖戴的衛士班。雖然我沒有在衛士一班內部暴露意圖,但機槍手似乎看出些名堂,偷偷地給我一句耳語:“這挺機槍,你叫我怎麼打我就怎麼打。”我不發一聲,使勁按了一下他的肩膀,表示對他的信任和讚賞。
接應大軍,德榮頭功。22日淩晨約1時,陸德榮在長山中段江邊接到了渡江部隊第一船,待集結約一個營的部隊後,陸帶著這支渡江先鋒營避開駐軍視線,迅速而安全地登上長山中段山頂。這條登山路是陸和徐以遜早就選擇好的。駐軍陣地位於長山東西兩頭,“十裏長山”中間沒有敵人。這是遊炮團給二十一軍移交陣地時故意設計的空檔。解放軍登上山頂後,即分東西兩路突襲,很快把敵軍打跨。長山是東集團軍第一個突破口,意義重大。
部隊稍加整頓後即兵分兩路,一路直插滬寧線,一路由陸德榮帶領向西(約4000米)直奔黃山要塞大營房。走不多遠,在馬路旁的一個小村口,突然有人發問:“誰?口令!”陸以為是要塞部隊,答:“上海部隊!”孰料對方突然用好幾隻手電筒直照陸的眼睛,不由分說地把他抓起來。這時老陸才知道碰上接防的二十一軍了,他靈機一動,突然大聲叫道:“我是要塞部隊與你們聯係的!”在後麵等候的我軍團參謀長知情不妙,拿起衝鋒槍就打,部隊一麵打,一麵往裏攻,敵人無法抵抗,丟下老陸,向肖山方向逃去。
老陸獲救後,隨即帶兩個班急步直奔黃山營房,其餘部隊快步跟進,天亮前到達營房大門口。門衛阻擋,陸對一位軍官說:“解放軍已經渡江了,聽到炮聲了嗎?快把部隊撤回去。”這位軍官愣住了,連忙命令部隊撤回門崗。就在此時,我正奉李幹令下山找渡江部隊,在營房大門口遇到老陸。我立即問:“大門對麵幾步路遠有一個貼地暗堡,解決了沒有?”我住營房,所以知情,但老陸說:“不知道有暗堡。”我立即前跨幾步,登上暗堡頂部,嚴詞訓斥:“快出來,不看形勢嗎?”隨即,四個人帶著一挺機槍、兩支步槍慢慢地走出暗堡,嘴裏還嘟噥一句:“沒有命令叫撤出嘛。”到此,這個能容納兩個團食宿大營房的唯一大門被我軍控製。
征明下令,敦促起義。22日淩晨2時多,肖山遊炮團前哨聽到槍聲,並說看到了船,徐以遜當即向前哨部隊連長假傳命令:“團長命令,不許開槍,要抓活的!”不久,一營報告,抓到兩個解放軍俘虜。王征明認為,抓到俘虜證明解放軍已經渡江。肖山離黃山僅三華裏,已是兵臨城下。如果渡江部隊包圍了黃山,就不能叫起義了,隻能算投降。於是,王征明果斷地給黃山唐秉琳打電話,敦促他及時宣布起義。當接線員接通電話後,王征明拿起話筒問:“你是誰?”對方答:“我是戴戎光,戴司令。”王聞之一驚,但立即鎮定下來答:“我要找唐總台長。”隨即唐接話,王大聲叫道:“我解放軍已全線渡江,現在我代表第三野戰軍司令部命令你們,立即行動,調轉炮口,配合我軍渡江。”於是,唐把電話內容向戴戎光彙報,稱:“是共軍打來的,說他們已全麵渡江,要我們投降。”戴聽後訓斥道:“這是共軍宣傳,想動搖我軍心,不準再傳播。”
王征明的電話,雖然是在無法預測後果的驚險情況下發出的,卻收到了預期效果:督促秉琳及時宣布起義,並且沒有被敵人識破。
秉琳接完電話後,借故走出指揮所,立即同李幹、唐秉煜商討,最終決定下令遊炮團和守備縱隊全部撤出陣地,到營房集合,立即執行。兵團首長的要求“讓開正麵”正是此舉,實際上就是起義。
歡迎禮炮,以假亂真。“電話”事件後,秉琳借故去了三大台。不一會兒,戴電話找他,命令他打炮。秉琳說:“江麵上什麼目標都沒有,我怎麼打?”過了一會兒,戴又來電話,命令打江北新港。這下可麻煩了,李幹說:“新港是我二十九軍的渡江出發點,這個時候,除先頭部隊已離港外,肯定還有後續部隊在港,不能打。”這時,唐秉琳把事先預備的佯攻計劃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