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建構完整美(2 / 2)

藝術與技術結合,以大設計的理念指導教學。在專業設置與課程體係方麵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目的,根據所處的地理環境與服裝產業背景,找準自己的教育目標,分別設置不同的專業與課程,如服裝設計、服裝表演、生產管理、品牌策劃等,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使學生畢業後能找到自己的工作空間。

3.探索新的服裝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我國服裝教育重視繪畫型和理論型的培養,缺乏以培養動手能力為主的技術實踐教育。由於服裝專業的特殊性,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必須鼓勵老師和學生到企業實踐,把企業作為第二課堂。學校還可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專門的訂單式教育。教師建立專業工作室,帶領學生從事生產設計和社會調查,組織學生參加高水平的設計大賽,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參觀高層次的服飾博覽會,了解流行趨勢和市場信息,設計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進行民間及少數民族服飾采風,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服飾文化,讓設計作品融入更多的民族元素。

4.加強服裝教學基礎課程建設

借鑒國外先進的教材,編寫適合我國服裝教育的教材,並不斷更新發展。合理配置教育人才資源、優化高等學校人員結構,通過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學術交流,或兼職彌補一些教師缺乏的問題,加強教師的專業學習與進修,鼓勵他們到國內外高校學習、到工廠實踐。分析研究市場的需求,使課程體係設置更趨合理,課程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換,如服裝設計與電腦CAD、服裝設計與市場營銷、服裝設計與服裝表演、服裝設計與生產管理、服飾配件設計、服裝外貿等,可以用雙語授課,使人才培養逐步和國際接軌。重視選修課的安排,如攝影、發型與化妝、店鋪展示、雕塑、社交禮儀等課程。加快教學設施的投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網絡信息、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和教師進行討論,購買先進的實驗設備,如服裝CAD設計係統、特種縫製設備等,全麵提高教育質量。

5.服裝高等教育需要社會參與共同培育

服裝高等教育是服裝產業的一部分,需要社會團體、企業、研究機構及個人的全方位參與。服裝協會與企業組織的設計大賽,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使企業發現設計人才。如法國的伊夫·聖羅蘭18歲獲某設計大賽第一、第三名的成績,後被迪奧公司聘為設計師。企業積極參與教學,提高產品的設計水準,為學生實踐提供方便,縮短學生與其的磨合期。企業不能怕大學生“跳槽”而簡單地將其拒之門外,應加強大學生對企業的文化教育、入職培訓,使畢業生盡快適應環境。鼓勵各界為服裝教育牽線搭橋,促進國內外高校、企業、設計師建立穩定的交流和合作,為服裝高等教育創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

服裝高等教育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育質量的提高是促進服裝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和企業相互合作,把培養學生迅速成長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社會義務,服裝教育的運轉將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加快服裝高等教育的市場化與產業化的步伐,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改善原有不合理的教學模式,才會使我國的服裝高等教育事業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學院國際藝術學院服裝教研室

(責任編輯:軒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