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藝術設計的美是由各組成部分相互和諧表現出的整體美。內容與形式是整體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構成關係直接影響藝術設計的效果。文章從對內容與形式的解讀入手,深入分析了內容美與形式美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內容美 形式美 相互滲透 和諧
藝術設計的內容與形式是設計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內容注重內在功能和精神價值,形式則偏重外在表現。內容與形式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協調統一。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不僅要內涵豐富,還要造型完美。內容美與形式美共同構成藝術設計的審美,隻有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作品,才最具有價值。豐富的思想內涵與獨特的藝術語言完美結合,才能使人賞心悅目。藝術設計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要突出自身的實用價值,而且還要不斷提升精神內涵與審美價值。21世紀是個非物質時代,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還期望滿足精神生活。因此,藝術設計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創造出集實用與審美為一體的作品,達到豐富生活的目的。
一、藝術設計的內容美
藝術設計的內容是指設計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文化價值。藝術設計的內容,不僅具有基本的實用功能,也蘊涵豐富的精神欣賞價值和思想觀念,既滿足人類的物質生活需求,又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藝術設計內容的美由多種因素決定,既符合物質因素又符合精神因素的內容、主題才稱得上全麵。
藝術設計的內容分為諸多層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實用功能
藝術設計從誕生至今,都離不開實用功能,實用性是藝術設計的最基本審美。縱觀世界藝術設計史,每一個時期的作品,每一種風格的創作,都以實用功能為基礎。在我國先秦時期,人們就提出了“物以致用”的觀點。在西方,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標準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醜”。實用功能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藝術設計與其他藝術門類最為明顯的區別。藝術設計是以設計實用品為主的藝術學科,實用性是藝術設計的基本特性,屬於藝術設計的最基本內容。
2. 審美價值
藝術設計在保證了實用功能的同時,要融入審美的思想意識,讓作品富有情感特色。19世紀西方工業的大規模發展,一方麵滿足了人們對新的物質產品的需求,同時也使人們意識到機械化生產的產品缺乏美感。隻有審美情感與工業生產相結合,才能使人們心曠神怡,突出藝術設計的人文價值。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代工藝美術學者就提倡藝術設計要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美的藝術設計作品要在達到了基本的實用功能後,同時要注重其審美價值。實用與審美兼顧的設計作品,才能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的基本要求。
3. 思想觀念
藝術設計作品總是蘊涵著設計師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設計理念。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不同的作品可以把設計師的思維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突出設計師的主觀特色。特殊的思想觀念使設計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個性也更加突出。設計作品可以表現設計師不同的世界觀、哲學觀和美學思想,設計師的豐富思想理念可使藝術設計展現多元化的風格。
4. 時代背景和文化氣息
時代造就藝術,設計作品要體現時代背景與濃鬱的文化氣息。每個國家的設計作品,每個時期的作品,都充分融合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社會意識形態。意大利的米蘭教堂和印度的泰姬陵,堪稱世界傑出的建築藝術作品,它們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時代特色和宗教文化。東方園林的“宛自天開”與西方園林的“人工美”,同樣體現了東方和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中國古代的唐詩和宋詞風格的不同,也取決於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豐富的文化為藝術設計源源不斷地提供思想情感方麵的材料。文化對藝術設計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隻有飽含時代特色和文化底蘊的設計作品才是經典的。
二、藝術設計的形式美
形式就是人們用具體模式表現抽象內容的過程。藝術設計的形式是內容的載體,是可以感知的藝術語言。內容屬於思想意識範疇,形式則屬於物質範疇。藝術設計的形式以內容為主導,形式的變化和選擇需要充分表現作品內容。形式是思想內容的物化形態,藝術設計的形式美要反映實用功能、意識形態和文化底蘊,充分傳遞內容所蘊涵的信息。形式與內容密不可分,形式是內容的物質層麵,是藝術設計作品的外在風格。《考工記》中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
藝術設計的形式美也涉及多方麵因素,是多種因素的融合統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
1. 形態美
形態是藝術設計的樣式和形狀。藝術設計的形態千姿百態,但最終形態的確立首先取決於內容的各個因素。形態的選擇以實用功能為基礎,要充分表現作品的實用功能,同時不斷美化形態,融入思想觀念,使作品內容的各個方麵在形態上充分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