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寒冬足足折騰到了三月,春分時刻氣候才有些好轉。久違的太陽高掛天空,陽光撒在大地上暖人心脾,讓人總想躺在床上好好的睡一個回籠覺,正如那書中所寫。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真正的是四季中唯有春好眠啊。
冬裏,朝廷總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大開國庫開倉濟糧,這才讓那些已經到了雪中吃雪充饑地步的貧苦人家熬過了寒冬。
遠在那龍城的九重天傳出消息,曾經是當今聖上的兩個老師之一宋知行,時隔十二年歸來。
宋知行本是那正一品大文官宋太師,後因其民政不受當今聖上所推行,卻是從了那駱太傅的嚴法束民,要講求個什麼愚民嚴治的歪理。
從民政和束民政的較量,卻是宋太師以為歪理的束民政得了龍心,宋知行寒心退隱,這才有了那小村子裏的教書老先生。
這次老太師歸來為的還是那天下黎民百姓,蝗災所過之地一年來的收成不存一二,這寒冬裏死了不少人。宋太師心係天下黎民百姓,重回那九重天雙手乘一把小巧的匕首,誓為天下黎民百姓請命開倉放糧。
那日老太師一身布衣,雙手乘小巧匕首,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在朝堂上請命。
“臣宋知行,代這萬千布衣向陛下請命,願陛下大開國庫,開倉放糧。救救這千萬布衣,為大周積得這一件大功德,民為國之本啊!”
“如是陛下在此拒臣之策,臣願同這萬千布衣一同走一遭那地下曹府。”
龍椅下曾以宋知行為首的宋黨,以及一些無黨散人一齊俯首下跪。
“臣等,願同宋老太師與萬千布衣一同走一遭那地下曹府。”
那一日朝堂群臣俯首請命,那一日大周國庫開倉濟民,那一日宋太師為民走曹府……
宋老太師去時,大周子民無不痛聲涕下,為老太師送行的隊伍更是浩浩蕩蕩,街道上都擠滿了來送老太師最後一程的大周子民。
一國巨擎倒下,卻屹立在所有大周子民的心裏。哀歌舉國吟唱,白緞處處可見。
時間飛逝,一轉眼這位大周文政巨擎已過世了七年。這大周卻是更加的腐朽,不在如大周盛世那般固若金湯。
七年間小村子那白姓小子從半截手臂的大小長得有半人高,七尺男兒也有了三尺。
自從老先生走後,白豐愷就接手了這個先生職務,負責教村中的孩子學習那廢腦枯燥的經綸詩篇,將曾經為宋老太師寫出的《六政治民》作為要點教學。不求這村中人人考得功名摘得榜上紅花,隻求學得些常見的字,日後走出村子也大有幫助。
學堂是老先生留下來的,麵對學子前置一張紅木書案,一張太師椅。下設三十四小案,學生們就坐在蒲團上聽著白豐愷講大周的滄桑曆史。
今天散課回到家中的白笙拉著父親白豐愷問:“這世間真的有飛簷走壁,湖上點水的江湖高人嗎?”
白豐愷喝了一杯酒後,將白笙一把抱起也喂白笙喝了一小口:“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莫說是飛簷走壁的江湖高人,巨穀深山中說不準還有那逆流江河的不世仙人。”
“神鬼之說可是真?”白笙的腦袋裏總是裝著許多問題,白豐愷也很有耐心的一一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