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學習目前來看還是比較淺顯,隻是簡單地記錄下安不知的常用戰術和應變路線,但用在這種針對性的對抗中,卻非常地有效,因為安不知雖然風格詭異,戰術多變,但這個“多”畢竟是有限的,一旦用幹用盡了,那局勢可就不妙了。
所以安不知雖然越戰越勇,心中卻越來越緊張,他不知道這樣的循環到底要進行到什麼時候!一切都隻能看鬼爺了,現在這個時候,除了信任,已經沒有任何辦法。
便是在這個時候,安不知收到了司馬天地的求援信號。
鬼爺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一如開始所說,《冷戰熱鬥》是一個蘇聯前期強勢,而美國弱勢的遊戲。最大的變數就是“卡牌驅動式戰棋”中的“卡牌”二字。
簡單來說,就是誰拿到的牌好,誰就能左右戰局。
如果蘇聯方拿到好牌,那基本就不用玩了,可以很迅速地結束一盤再開二盤,考慮到這是鬼爺在入侵流言,這樣的結果並非壞事,因為鬼爺同樣不會因為失敗而腦死,再打就是。
如果美國拿到好牌,那前期就可以完全壓製住蘇聯,這樣一路打下去,進入後期則美國必勝,也就是說,你起碼知道這樣一直玩下去自己肯定能贏。
但現在的問題是,鬼爺在進來之前被司馬天地平了運,要說這在當時,當然是所有人都認同的好事,卻沒想到好事被辦成了壞事。
既然是平運,那便是說鬼爺的運氣就很正常,這個正常的意思,放在《冷戰熱鬥》裏的前期裏麵,就是美國被打得毫無脾氣。雖然鬼爺憑借對自己完全平運後的計算打出了一些非常精妙的招數,但這僅僅是將遊戲維持在平穩發展的程度,以這樣方式打下去,鬼爺還是有七成勝率的!
然而壞事就壞在,流言的運氣卻沒有被平掉!
他完全理解了“戰爭本身就是一場賭博”的精髓,他明知這是一場以他生命為賭注的戰場,卻依然像一個為祖國而戰鬥的士兵般,沒有衝鋒號,也沒有戰友,就這樣孤身一人,在榮光中向鬼爺的陣地發起一波又一波絕命的衝鋒。
一張又一張戰爭牌從他的手中飛出,在他的全力推動上,曆史上著名的戰爭發生在這小小棋盤上,先是朝鮮戰爭,流言的骰子丟出後,南韓易手成為蘇聯紅色的地盤,美國方失去了自己在亞洲壓製蘇聯的最重要棋子。
接著印巴戰爭又開始了,鬼爺好不容易建立的印度基地也被搶走,整個亞洲戰區淪陷,雖然在中東戰區鬼爺圍繞著以色列布置了一係列的仆從國,最終抗住了以色列戰爭,勉強守住中東的均衡。
但從整個局勢來看,美國方已落了下乘。在中前期,三大重要戰場中:歐洲弱勢,亞洲慘敗,中東均勢。
這怎麼看,都是一場必輸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