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博,狂歡背後的躁動(2 / 3)

微博的火熱是因為它給了草根們暢所欲言的渠道。但我們從數據中發現,在前100位微博人氣排行榜中草根微博隻有5個,其中冷笑話精選和全球熱門排行是由草根建立,但已經成為了分享資訊的平台;此外,個人微博有3個,排名最前的是“Veggieg”,位列第52位,另外“吹神”和“稀土部隊”分別位列94和99位,他們所占的比例僅為3%。

由此我們看出,微博為各領域知名人士提高知名度提供了最好的傳播路徑。在媒介技術平等的背後顯示出了話語權的不平等,盡管每個人都成為了“媒體”,但是他們中大部分發出的聲音是微弱和渺小的,能夠在如此巨大的信息場中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是無法分割的,這些知名人士依靠自己在現實社會中的影響力,將其延伸擴展到虛擬世界中,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培養的粉絲成為其在虛擬世界中最有利的傳播者,可以加倍提升自己的被關注度。而草根在這樣的平台下,並不會發出強有力的聲音,“馬太效應”在這裏顯得如此真實,有影響力的人愈加有影響力,無傳播優勢的草根更多的是“自娛自樂”,所以草根的力量體現在“轉發”,並非把握話語權。話語權的不平等並非因微博而減弱,反而加強,在微博空間中真正擁有話語權的仍是少數群體。

3、缺少深入思考,無法長期關注

微博更新快,體現出世界的快速變化和發展。然而正是這種更新速度導致人們在不停的轉換話題,接受新的資訊,使得人們根本無法對某一事件產生深入思考和關注,無法做出正確判斷。隨後,新的事件出現,大家對前者的關注度逐漸下降。由此導致的結果便是人們對每件事情都無法深入思考,同時本來需要長期關注的事件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無法產生持續的影響力。

例如2011年初的“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事件,成為微博事件中極具代表力的一個,這一話題引起眾多人的關注。如今事件已經過去1年多的時間,現在來看這一微博,每天的更新信息已經很少,截至4月18日,此微博最新的一條是3月22日發布的,在整個3月份共發布2條微博,2月份有25條,而在2011年11月份僅發帶有圖片的微博就有290條左右,此外還有幾十條沒有圖片的微博。所以此類需要人們長期關注的事件在微博上造成聲勢後,能夠持續被人關注是很難的,因為人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其他更新鮮有趣的事情所吸引。

另外,微博140個字的寫作方式,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由一兩句短小精悍的句子所構成的信息,讓人們在閱讀時顯得異常輕鬆。然而由於受字數的限製,人們隻能將事件簡單表述,而觀者也隻能獲得最淺層的信息,無法了解事情的真相。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於閱讀140個文字,僅憑這140個字來判斷是非對錯,很容易造成對他人信息的誤讀,再加上“轉發”功能,可能在瞬間內某條不真實的信息就會對某些人造成傷害。同時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於閱讀這種簡單文字而不願意看長文字,這必然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思考力和表達方式。

4、謠言、水軍和僵屍粉破壞微博環境

當前微博使用的名字有兩大類,一是使用真實姓名,這類使用者以知名人士居多;二是使用網絡名字,這是多數草根所采用的方式。正是這種匿名的形式,給了“水軍”及謠言可乘之機。草根們也因匿名的原因對自己所發表的言論產生一種“可以不負責任”的想法,微博成為人們情緒宣泄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