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動畫電影在中國都被認為是給小孩子看的,實際上好的影片既能受到孩子的歡迎亦能受到成人的追捧。在跨文化傳播中受眾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動畫影片中所設置的議題,並且隨之思考。影片跨文化傳播的效果由此增強。
三、動畫電影跨文化傳播的議題屬性
議程設置理論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即不但能告訴人們想什麼,還能告訴人們怎麼想。也就是說議程設置不但能在議題層次發揮作用,還能在議題屬性或者成為次議題的層次上發揮作用。一個議題由許多特定的屬性組成,這些屬性可以被用來評價和思考這些議題。議程設置針對的是不同議題的顯著性,而議題屬性設置作為議程設置理論的延伸,針對的是議題中某個屬性的顯著性。那些在大眾媒介中被反複強調的議題中的某些屬性,也會在公眾心目中顯得突出。在動畫電影的議程設置過程中,影片內容的多種屬性被用以思考主要議題,比如人物性格的設置。
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中就表現的很明顯,影片的一個重要屬性是:主人公大部分是單純善良的孩子,如《天空之城》中的希達和巴斯都是十幾歲的女孩兒和男孩兒,《千與千尋》中的荻野千尋是個10歲的小姑娘,《龍貓》中的小梅隻有5歲,《懸崖上金魚公主》女主人公波妞是個和男主人公宗介差不多大的5歲金魚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蘇菲也是個年輕女子。這些屬性加強了觀眾對影片議題的理解:小孩子在各種文化中都代表著純真、希望和無限的可能性。影片中的孩子天真善良,熱愛自然,在關鍵時刻用愛化解危機,避免人類毀滅。這些屬性所表達出來的內涵也會引起不同文化群體觀眾深刻的反思。
《玩具總動員》係列設置了成長的屬性,從第一部到第三部,儼然是按照現實中的成長來安排的,故事相對獨立但是又有聯係。小主人公安迪從孩童慢慢長大到去上大學,故事也按照這個線索進行,而影片議題又是“成長”,一群玩具在相互的陪伴中亦隨著時間成長,經過一係列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後,大家明白了友情的意義和對待人生的態度。這樣的議題屬性突出了議題,讓觀眾體會更深。
美國動畫電影《美食從天降》的主人公弗林特和《卑鄙的我》的主人公格魯都是聰明絕頂的發明家,能搗鼓出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弗林特本要為解決島上居民的食物來源問題發明一種方法,能讓水變成各種食物,但卻造成了嚴重的問題;格魯是計劃偷走月亮的大盜,後來卻因為與三個小女孩產生了親情最終使人性中的善壓倒了惡。在這兩個主角身上體現出來的屬性是人與科技的關係,科技可以幫助人類也可以蒙蔽人類,人類在如何運用科學技術上永遠麵臨著倫理問題。
從國外動畫電影的內容可以看出,動畫電影中議程設置的屬性越來越凸顯。這種傳播方式不僅告訴人們想什麼,還告訴人們如何去想。而這種議程不同於新聞指向明確的具體事件,而是上升到人類共同的價值觀,運用普適性的理念引起不同文化群體受眾的關注和反思。
參考文獻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4
②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基本理論命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1(1)
③愛德華霍爾 著,居延安 等譯:《超越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39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