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養羊效益的幾種方法
畜牧獸醫
作者:阿孜古力·熱合曼
[摘 要] 近年來新疆養羊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良種覆蓋率得到提高、飼養方式逐步改變、規模化養殖模式逐步形成,養羊業正從牧區養羊為主逐漸向農區發展。而農區傳統的粗放飼養方式很難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養羊業 效益 受精 雜交
[中圖分類號] S8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264-01
隨著農區養羊業的規模化發展和優良品種的引進,筆者經過多次探訪,總結出一下幾種便於操作的實用技術,用以提高養羊帶來的經濟效益
一、人工授精技術
我國養羊業廣泛應用人工授精,在品種改良上取得了顯著效果。優良種公羊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采用本交方式配種,容易導致某些疾病的交叉感染和蔓延,使種公羊失去配種能力,基礎母羊也會失去種用價值。人工授精能擴大種公羊的利用率,快速推廣良種,減少疾病傳染,提供可靠的配種記錄,減少不孕症,節約飼料以及減少開支。
二、經濟雜交技術
不同品種的公、母羊雜交,其雜種一代具有生活力強、生長發育快、飼料利用率高、產品規格整齊劃一等多方麵的優點。所以,在商品肉羊的生產中,普遍采用經濟雜交。利用優良種公羊與本地母羊開展二元或三元雜交,所得下一代雜種不論公母,全部經濟利用而不作種用。經濟雜交得到的雜交優勢明顯,能迅速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廣泛應用的一種雜交方法
三、羔羊補飼和早期斷奶技術
1.羔羊補飼
羔羊出生後一周開始跟著母羊學吃羔羊顆粒飼料,在15-20日齡繼續飼喂顆粒飼料,以促進其瘤胃發育。1月齡後讓其采食開食料,開食料為易消化,柔軟且有香味的濕料。並單設補充鹽和骨粉的飼槽,促其自由采食。
2.早期斷奶
保證羔羊快速生長,為其早期斷奶和後期育肥打好基礎。羔羊早期斷奶在l00日齡進行,最遲不要超過4月齡,這樣可縮短產羔間隔,增加母羊利用年限內所產的胎數。羔羊計劃斷奶前10天,晚上羔羊與母羊在一起,白天將母羊與羔羊分開,讓羔羊在設有飼料料槽和飲水槽的補飼欄內活動,羔羊活動範圍的地麵等應幹燥、防雨、通風良好。
四、飼草加工調製技術
飼草的加工與調製,主要是為了有利於飼草的貯存,並通過加工調製來改變飼草的物理形態,達到提高牲畜對飼草的適口性和采食量,減少飼草的浪費,充分提高飼草利用率和消化率,使飼草能很好的通過牲畜采食、消化、吸收而轉化為被人們所能利用的高檔畜產品的目的。特別是在冬春季節青草缺乏時,保證家畜飼草的用量,同時減少浪費青草或者農副產品的浪費,避免了焚燒秸稈,造成環境汙染。因此,應大力推廣青貯、氨化、發酵等飼料調製加工技術,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
五、舍飼技術
隨著養殖業結構的調整,傳統的養羊模式已不適應養羊業現代化生產的要求,禁牧舍飼、保護生態、實現生產生態雙贏已是大勢所趨。農戶養羊以往多采用木樁拴係露天飼養,羊群往往出現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狀況。要想增加養羊效益,就應推廣舍飼,建造布局結構合理的羊舍或暖棚,給羊群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促其快速生長與增重。農民將羊隻圈養,可解決日益突出的農林牧矛盾,又可開辟飼草資源,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過腹還田,為農業提供更多的有機肥,增加糧食產量,減少對自然生態資源的過度利用,同時也減少因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汙染,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放牧相比,羊隻生長快、出欄早、膘情好、出肉率較高、經濟效益好。舍飼技術還應注意一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