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長順縣生態畜牧業產業化發展
畜牧獸醫
作者:韋江榮 鄭富輝
[摘 要] 自2004年來,國家農業部連續10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1號文件,強調“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可發展性。為推進貴州省“三農”發展,省農業廳將全省各縣(市)特色產業按區域劃分,以“一點一特 、一域一色”的理念,協調整合各產業發展。以加快長順縣“三農”發展步伐,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將生態畜牧業發展作為我縣“三農”發展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 三農 扶貧 生態畜牧業 綠殼蛋雞 肉羊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256-02
一、“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主要統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1996年以來,農業步入一個困難時期,農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它不僅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而且聯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在長順縣委縣政府的綜合調節下,將長順綠殼蛋雞產業發展作為 特色產業發展,“農業”問題有機轉型為“生態畜牧業”問題,以綠殼蛋雞養殖作為主導產業,發展我縣生態畜牧業。
二、生態畜牧業
生態畜牧業(EAH)是運用生態位原理、食物鏈原理、物質共生原理,以發展畜牧業為主,發展農業、林業、牧業和禽業等產業,因地製宜,合理整合,達成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位合一的產業體係。以綠殼蛋雞、山羊養殖等為中心,種植業、林業、草地建設配套結合發展。通過改良草地、人工種草、退耕還林、果林建設等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形成林(果)下養殖、草地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和基地化發展,以促進我縣生態畜牧業快速發展。
三、產業基本情況
1.產業條件
長順縣地處貴州省中南部,全縣草地逐漸增加,退耕還林加之原始林地,草地、林地占地麵積達160萬餘畝。屬現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縣交通公路逐步實現鄉鎮瀝青路,村組硬化路。地表水多,水源充沛,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產業區養殖土地資源充裕,地勢、地形、防疫隔離條件好,具有發展生態畜牧業的良好環境。
2.產業現狀
截至2013年底,全縣羊存欄量31.75萬隻;禽(綠殼蛋雞)存欄量406萬羽。全縣畜牧業產值達5.65億元,其中:生豬產值0.8225億元;牛產值0.3285億元;羊產值0.5658億元;禽產值1.3145億元;禽蛋產值2.6225億元。發展養羊農戶2萬戶,綠殼蛋雞養殖戶5萬餘戶。
3.技術實力
全縣現有畜牧獸醫技術幹部64人,其中行政人員11人,專業技術人員51人(鄉鎮技幹31人)。碩士研究生1名,本科學曆17人,大專學曆24人,中專以上學曆21人。取得中級職稱32人,取得初級職稱13人。有鄉辦畜牧獸醫技術人員64人,取得助理畜牧獸醫師6人,畜牧技術員58人,村級防疫員(協檢員)149人。縣、鄉、村初步形成三級畜牧獸醫技術服務網絡,能為長順綠殼蛋雞養殖產業、養羊產業提供各種技術保障。
四、具體做法
1.精準扶貧
1.1 精準思路
以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為核心,以“結對幫扶到戶、產業扶持到戶、技術培訓到戶”為起點,堅持以“縣級統籌,分層負責;群眾自願,群眾受益;部門聯動,合力攻堅;分類指導,點麵結合”的原則,把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戶,精準識別“扶真貧”、精準幫扶“真扶貧”,全麵協調實施精準扶貧,確保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全縣貧困人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