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公害黃花菜的栽培技術(1 / 2)

無公害黃花菜的栽培技術

技術推廣

作者:李春城

[摘 要] 黃花菜是一種食療俱佳的保健食品,具有清涼利尿、平肝止血、延緩衰老等功效,經濟效益也非常高。本文中主要介紹了無公害的黃花菜的栽培技術,促進黃花菜的品質和產量的提高。

[關鍵詞] 黃花菜 栽培 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174-01

大埔縣銀江鎮出產的黃花菜是梅州市知名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銀江鎮土質肥沃、溪水清瑩、常年雲遮霧繞,農民利用山坡地和五邊地種植黃花菜的曆史悠久,由於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所產的黃花菜鮮嫩爽口、久煮不酸,味道鮮美的獨特風味,同時,具有清涼利尿、平肝止血、消食健胃、降脂降壓、通乳、延緩衰老等功效,是一種食療俱佳的保健食品,被譽為我縣的名、優、特農產品之一。為了提高黃花菜的品質和產量,使之達到綠色蔬菜的標準,做到無公害栽培,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地和深翻整地

黃花菜喜溫暖,適應性強,但地上部遇霜則枯萎;根係發達,耐旱力強,在山坡地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砂土、黏土均可種植,但以紅黃土壤最好。黃花菜是多年生作物,黃花菜地要求移栽前深耕40厘米以上,將土敲碎、整平,稻田種植黃花菜的要按要求開好利於排灌的“三溝”。黃花菜是多年生植物,栽植時再施優質肥。

二、合理密植

從花蕾采收完畢至下年發春苗前均可移栽,以花蕾采收完畢分株移栽最好,當年可發出冬苗,抽生新根,積累養分,翌年可抽薹投產。土壤肥力高的稻田、菜園每667平方米種植1.8萬穴,坡地、貧瘠地每667平方米種植2.1萬穴。種植方式以寬窄行交替為好,要求寬行100厘米,窄行6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中耕培土。黃花菜為肉質根係,需要肥沃疏鬆的土壤環境條件,才能有利於根群的生長發育,生育期間應根據生長和土壤板結情況,中耕3-5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時進行,第2-5次在抽薹期結合中耕進行培土。

2.合理排灌。春季多雨,應及時做好黃花菜地的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漬澇,6-8月份高溫幹旱季節,要及時引水抗旱,保持土壤濕潤,延長采收時間,以提高產量。引水抗旱宜早晚進行,做到急灌急排,不能漫灌。

3.施肥。黃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補施蕾肥。①冬肥(基肥):應在黃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即秋苗經霜凋萎後或種植時進行,以有機肥為主,每667平方米用人糞尿150公斤,加生物有機複合肥40公斤,在蔸邊開穴埋施並澆足水。或每667平方米施豬、牛糞1500公斤左右,於株叢間或行間距株叢15厘米處,開寬18厘米、深15厘米的溝深施,以便為翌年春苗生長和抽蓬儲備充足的營養。②苗肥:苗肥主要用於出苗、長葉,促進葉片早生快發;春苗萌發時(苗高1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用腐熟的人糞尿200-300公斤、鉀肥8-10公斤混合兌水淋施,促使青苗健壯生長。③薹肥:在抽薹前10天結合中耕,每667平方米用生物有機肥40公斤或45%複合肥30公斤,在土壤濕潤條件下開穴深施後覆土,以促進抽薹整齊、粗壯。④蕾肥:蕾肥可防止黃花菜脫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長采摘期,增加產量;應在開始采摘後7-10天內,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kg。同時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葉麵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加1-2%過磷酸鈣(經過濾)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於17:00後噴1次,對壯蕾和防止脫蕾有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