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區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技術(2 / 2)

2.防治技術

2.1消滅越冬蟲子

可以在初入冬時用燃燒秸稈的方法把玉米,高粱等一些有蟲的秸稈進行處理,這也是預防玉米螟的有效措施之一,即消滅了越冬蟲源。

2.2藥劑防治

藥物防治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防治玉米螟的措施,主要方法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 呋喃丹顆粒劑或1.5% 辛硫磷顆粒劑按1.5~2kg/667m2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顯。

2.3生物防治

減輕玉米螟危害的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赤眼蜂、性誘劑等來進行防治。這種生物的防治技術十分適合我區玉米種植現狀,運用該項生物技術防治效率可以達到70%以上。對玉米的損失可以降到最低,更好的挽回了玉米產量的損失。在心葉中期使用白僵菌顆粒劑散播與玉米的心葉中,放出赤眼蜂來防止玉米螟,有效的防止玉米螟的大量出現對於玉米生產的影響。必須搞好及時的檢測,進行嚴格的防止,注意菌種的質量,合理的引進種類,安排專業人員對於生產質量進行評估,由於人體接觸了白僵粉菌過多時會引起皮膚感染等過敏現象,需要及時用毛巾進行處理,保護皮膚。必要時可以帶上口罩,手套等防護措施。

三、玉米旋心蟲

這種疾病對玉米的產量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它被稱為“老頭苗”、“君子蘭苗”或“耷拉膀子苗”。由於近幾年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不斷的上升,越來越受到社會及農民的關注。為了提高玉米產業的產量,就必須將玉米旋心蟲重視起來。由於較多的玉米旋心蟲都是由於地下害蟲所導致的,所以玉米旋心蟲的出現勢必會導致玉米葉上發生條斑,根部發黑,並會長出十分畸形的各種玉米。玉米旋心蟲一旦出現就很難將它徹底根治,玉米的產量將會逐漸下降。我們隻有在玉米種子種植之前對種衣進行處理,來防止地下害蟲的生長,也可以利用鳥類等天敵將其消滅掉,從而減少由地下害蟲所導致的玉米旋心蟲的出現。此外,還需要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注意及時的碰灑殺蟲劑,增加玉米的抗性,選擇具有抗性的玉米種子進行播種,增加施肥量,來提高生產質量。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於玉米出現的這些疾病根據我們現有的技術是有辦法將其徹底根治的,但是這需要我們對其在玉米的防止與治理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玉米病蟲害會讓玉米的產量逐年降低,長此以往會給農民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了解和預防玉米病蟲害是十分重要的。結合烏魯木齊米東區的現狀,上述的一些問題可能還不足以解決玉米種植中存在的所有問題,但是以上的防治方法可以預防玉米病蟲害疾病的發生,將玉米病蟲害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高璿. 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3,11:146.

[2]李誌梅. 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J]. 吉林農業,2014,04:41.

[3]張愛武. 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0,1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