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旱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1 / 2)

旱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推廣

作者:王美琴

[摘 要] 玉米作為我國種植麵積最大的作物之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來自於南美的一種農業作物,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於不同的地區,需要采用不同的栽培技術,對於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玉米在栽培過程中,如果想獲得高產就需要對栽培技術進行詳細的研究,旱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應該從品種、播種、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流程開展,本文主要從這幾個方麵進行了論述,對於其中存在的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充分的說明,希望本次論述對提高旱地玉米產量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旱地玉米栽培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162-01

玉米在山西地區被廣泛的種植,其種植麵積僅次於小麥和水稻的種植,同時玉米也是我國農業產品的重要產物,在食用、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養殖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玉米對土地環境的要求較低,在土壤肥沃和幹旱貧瘠的環境下都能正常生長,在丘陵旱地也廣泛的種植。但是,由於玉米在生長其對於水分的需求較大,在旱地采用抗旱保水的栽培技術已經成為玉米旱地栽培的關鍵技術之一。作者主要根據自己在工作期間多年來的栽培經驗總結出相應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僅供同行參考。

一、玉米品種的選擇

旱地玉米在種子的選擇過程中,應該選擇那些根係發達,吸水能力較強,抗旱性高,莖葉柔韌性高,需水量少的早熟品種,這些品種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完成植株生長的全過程,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玉米品種中,使用較多的品種是鄭單958等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高抗旱性、高產量的特點,適合在山西幹旱地區種植,且產量比較穩定。

二、整地要求

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其可以在多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但是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土層的深度、土壤結構、土壤的營養程度以及及時輸送透氣的土壤有利於玉米的健康生長,因此,在旱地玉米栽培管理過程中,必須對土壤進行深耕深翻,盡量加厚土層,多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的營養程度,同時還要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從而能夠保證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水分和供水能力,在整地過程中,要千方百計的提高土壤的蓄水含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土壤的墒情,利用有限的水源增加土壤的肥力,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為了改善生產條件,應該努力擴大灌溉的麵積,增強玉米抵禦災害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修建蓄水池,在雨季季節蓄水,在幹旱季節及時的灌溉。

三、播種技術

1.足墒播種

旱地玉米在播種過程中,應該根據天氣進行播種,及時的趁著墒情搶播搶種,保證足墒下種,確保出苗量。對於有條件的地方,在播種前可以使用抗旱劑進行拌種,提高玉米的出苗率,促進玉米及時萌發,這樣有利於實現出全苗的目的。

2.實行麥田套種

旱地玉米栽培時,應該利用玉米在苗期耐旱的特性,在小麥收割的前兩周進行麥田播種,這樣做一方麵能夠利用小麥的墒情,提高出苗率,同時也能滿足玉米苗期的用水量;另一方麵,山西地區夜間的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小麥套種能夠滿足玉米萌發和生長的溫度要求,能夠促進玉米提前成熟。